隧道壁考虑到其承重、海水腐蚀和泥土运输问题,曹毅选择就地取材,还是用他研发出的那种金属混合粘剂,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新盾构机运行的时候,会将岩石泥土打碎,混合上粘剂后在隧道一圈压缩一个5米厚的防护层,和在隧道顶部预留一个高20米的空间,顶部和下面做一个2米厚的地板,隧道下面中间被隔断,也就形成了一个T字形。
这样一来后期有需要或者设备维修就走上面,如果两个抽水泵坏了一个,也不至于断水。
而这些混合粘剂遇到空气后,仅需要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坚固无比,按照其坚固程度和厚度,恐怕在这里一般的重武器根本就打不破,这样一来,凭借优秀的坚固程度,不管是什么地质,都不会影响隧道的建设和使用。
接下来就是每隔50公里就有一个大型海水抽泵机,每隔100公里就有一个占地高1公里,方圆5公里的小型蓄水区。
又考虑到海水抽泵机的能源供应问题,海水抽泵机是集抽水和发电两种功能于一身,由于新型发电机发电效率高,而消耗少,再配上11倍的石墨烯电池储存电能,电量可以说绰绰有余。
为了能够消耗掉多余的电量,曹毅在隧道顶层布置了电缆,将多余的电量传输到沙漠地区,供其使用,这样一来就一举多得了。
在沙漠地区会用粘剂做两个方圆50公里的大型水池,一个用来存储海水,一个用来存储淡水。
海水净化剂已经研发了出来,这个净化剂可以让盐分快速凝结,当海水从海水池注入淡水池时,海水净化剂也会一起注入,在管道中盐分就会凝结,在层层过滤后,流入淡水池的海水就成了淡水了。
由于管道过大,虽然在海边会设置过滤网,但那是针对大型海洋生物的,小型鱼类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被抽过来,这样一来,在这边工作的人可以吃到新鲜的海鲜了,想想还有点小幸福。
这么庞大的工程,如果只依靠人力和机械那不知道得干多久,曹毅为了减少消耗时间让工期快速推进,就让小智大量制造半智能化工程器械。
到时候让工人24小时三班倒,再加上小智的合理化指挥,相信这个工程的修建速度会非常的快。
据小智推算,从海边到沙漠的1万公里距离,隧道要想修建完毕,最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但曹毅嫌这个时间太长,就让周凡三段开工。
一段是两个方圆50公里的海水、淡水储存湖,二段段是从沙漠向海洋方向施工的盾构机,三段是从海洋向沙漠区域施工的盾构机。
海洋和沙漠两个盾构机在汇合前便提前转向,在对面挖来的隧道旁继续向前挖,至于中间空余的那段,就由别的工程器械完成修建对接。
3个月就能完美的建成第一个大型隧道。
至于两个盾构机则是继续工作,相信半年以后,又会多出两条地下海水输送隧道,等第一批沙漠改造完成之后,后续的沙漠治理工作也就将开始了。
这多出来的两条海水输送隧道正好派上用场。
至于这个项目能不能实施,还要看曹毅和国家沟通结果,不过曹毅估计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只不过需要付出一些东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