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气氛瞬间出现了凝固。
一个年纪轻的官员紧张的有些颤,还是说道:圣上,微臣觉得可以一起办,礼部说是人手不够。那就扩大鸿胪寺的官员,这样外邦的使臣,您另外派人迎接即可。
不错,想的挺周到的,你是哪个部的。宣文帝含笑道。
微臣,宋符页是工部的小司空。宋符页大喜,他这一博能入了圣上的眼,那前途不用愁了。
嗯,不错退下,其他人呢?可有别的想法,朕照顾听听看。宣文帝挥手让他退下,继续问道。
荣王朝宣文帝拜道:圣上,不如还是两者兼顾。册封太子的大典规模,可以布置的略微减小一点。这样不仅能省出一笔人力,还可以节省不少的物力。
荣王的想法不错,还真出了个靠谱的主意。一方面不失去我大昊朝的体面,一方面又能让使臣感受到我大昊的恩宠。宣文帝越说越满意。
荣王,这主意大家觉得如何?
庄汀泉是看明白了,宣文帝是觉得礼部的册封大典太过奢华了,也就比皇帝册封典礼小了一点,少了几个重要的环节。
三皇子其实没有那么得圣上的喜爱,而三皇子的利益集团眼见胜利在望,自然想要展示胜利成果。整个礼部策划的,也就比皇帝正式册封差那么一丝。朝中的年轻官员被瞎折腾一通不敢抱怨,庄汀泉就不想这么憋屈,让白昶连间接透露给皇帝。
这一切让本就对三皇子心有芥蒂的宣文帝,更是怀疑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继位。宣文帝自然感觉到了三皇子的冒犯,原来的礼部尚书自然要被罢免。
如果他是三皇子,也会和荣王一样,当场让宣文帝裁剪一半的用度,起码能挽回圣上的好感度。韬光养晦等待机会,宣文帝如今身体不错,何必着急一时。
何况宣文帝还是勤政的皇帝,天天上早朝这么折腾,指不定哪天就……
庄汀泉有些羡慕先帝时期的上朝制度,十天上一次朝,一个月没事不开会,大家老老实实干活,也没见大昊朝倒了。
明白了这其中的缘故后,庄汀泉淡定的看着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当一个适合的旁观者。
臣,觉得荣王的主意,顾全了大昊的体面。魏首辅赞同道。
臣,也赞同。
……
你们商讨的差不多了,既然可以的话,那就这么办了。宣文帝朗声宣布道。
是。
三皇子见事情终于落地了,只要太子大典办完,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太子了。起码太子大典举行了,他就不是有名无实了。
宣文帝下令道:那太子册封之事与番邦使臣如期举行,不得耽误,关文宁此事由你全权负责。
关文宁磕头拜道:是,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