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拥军没想到的是,两天后的报纸上,陈拥军看到了娄兴业写的一篇文章。
题目就叫要做新社会的企业家,不做旧社会的资本家。
这篇文章有点类似于检讨书,或者说是改造汇报。
娄兴业从自己当初创办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为了追求利润做下的一些亏心事。
自从公私合营之后,他每天学习马列主义着作,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觉得自己以前过于追求利润,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开办企业应该是为了造福社会,而不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做黑心的资本家。
最后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一定会做一个新社会有良心、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家,而不是做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
这篇文章,其实是响应之前国家提出允许私人创办企业的政策。
又过了两天,报纸刊登了评论员文章,对娄兴业的这篇文章进行的剖析,十分认同娄兴业所说的新社会的企业家。
这也算是给一些观望者吃了定心丸,原本刚挂牌门可罗雀的私人企业办公室,陆续有人上门了解政策。
“这个娄兴业倒是个聪明人,他是不是找你谈过了?”
刘伯伯的书房,他笑着问陈拥军。
“是,他知道我和您的关系,所以找我了解了一下政策方面的问题,其实对于政策方面我也不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要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陈拥军知道这事瞒不住,便实话实说。
“这就对了,消灭资本主义现阶段是做不到的,这就和农村集体化一样,实行了这么多年,一些体制僵化的弊端开始显现。”
“其实除了对私有制进行了一些放宽之外,国营企业慢慢的也要进行计件工资,毕竟社会主义就是按劳分配。”
刘伯伯显然也十分认同企业家这个称呼,又透露了一些新的消息。
“打破平均主义有一定的意义,不过现在原料方面能供得上么?”
陈拥军对此还有些担心。
“国营企业的改革就是从原料方面开始入手,一步步的向下游企业蔓延。”
刘伯伯笑了笑,对此上面早就有所准备。
“是我想的太多了,国家既然有这方面的考虑,自然是有了十分周全的计划。”
陈拥军哑然一笑,自己还真把自己当救世主了,当真小瞧了这个时代那些大佬的智慧。
“你能想到这些很不错,说起来国家在农业以及工业上的一些探索都和你的建议有一定的关系,之前你说的服务业后续也会有响应的政策出台。”
“当然这些要一点点的来,如果一下子放开,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动荡。”
刘伯伯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接着说出了国家的顾虑。
“我还是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国家会愿意放开呢?”
陈拥军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没有那么大的分量。
“国家企业开办速度偏慢,一些大城市的年轻人面临着没有工作的问题。”
“虽然现在问题不是很严重,可随着五十年代出生的这批人长大,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一旦国家的工业发展难以满足这些人的就业需求,容易出现社会问题。”
刘伯伯将国家的顾虑说了出来。
“这的确是个问题,我记得您之前说过国家在外交上以后会好受许多,咱们国家也可以慢慢的发展出口型经济,咱们国家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应该很有竞争力。”
陈拥军想起前世的知青下乡,很大程度也是为了环节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