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银星看着他,倒是感到非常欣赏。
没错,这个计划,就是他心里所想的啊——超大型计划。
但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计划呢?两人都不蠢,知道智子会影响实验结果。
那是因为,建立环日加速器,可以得到除了宇宙规律外的其他东西:
第一:制造微型黑洞。
“人造黑洞”的设想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昂鲁教授提出。
如果使流体的速度超过声速,那么就可以在该流体中建立一个人造黑洞。但这种人造黑洞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力,除了声音外,无法像真正的黑洞那样“吞下周围的所有东西”,即只对声现象表现出黑洞的性质。
第二:制造暗物质。
众所周知,暗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马该如何探测呢?
目前,主要有3种探测方法:一是在宇宙中,“捕捉”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后的痕迹;二是在地下布好“靶子”,等待暗物质粒子撞击留下相关“信号”;三便是利用人类制造的加速器,将暗物质粒子创造出来。
谢银星猜想,莱顿很有可能只想到了前面这两个用途,微型黑洞不用想都会比智子大,智子不可能会最终影响到结果,如果试图影响的话,只会让最后智子掉入黑洞中死亡!
在原着中,也存在着第三部环日加速器剧情——最后把黑洞打入木星的一个卫星。
而如果智子又想去干扰暗物质的产生,呵呵……
那谢银星就更会乐开花了,即使强互作用力材料如何坚硬,但一旦对上了暗物质,便也只有死路一条!就像是一般的物理手段无法摧毁,但用化学手段可以摧毁一样(即使其实都是物理手段)。
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一抹意味深长的感觉。
不过,莱顿。
你还有一点没有猜到。
谢银星想着:
第三:研究曲率驱动。
宇宙的整体其实是一张大膜,这张膜的表面是弧形的,如果利用某种方式把它后面的一部分空间曲率烫平,那么飞船就会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间向“无形的手”拉过去,这就是曲率驱动的原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研究曲率驱动一定要用粒子轨道加速器呢?
其实在加速中,谢银星想要实验的便不是粒子本身,而是研究速度了。
根据相对论:p=mv/(1-v2/c2)1/2=ymv,可以得到物体的惯性质量不再是个常量,而是随着物体的速度而变化,且物体的惯性质量随其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速度趋于光速时,惯性质量也会趋于无限大,这就是质速关系。
而更加有意思的来了: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质量会导致时空弯曲,这在着名的引力场方程中都有体现。
既然时空弯曲,那么曲率驱动,也便可以研究了……
呃嘿嘿……欢迎大家投推荐票,发现收藏量和推荐票成正比,如果更多人看,作者动力也会越多吧……
这一章倒是又烧了很多脑细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