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154.修正成果
吕扬知曹髦此战略必有深意。
他频频点头,牢记在心。
他想:妹夫怎有如此智慧?
上兵伐谋!真好!
这可是我魏国长久与异族和谐相处之道啊!
而且,可融异族于中原,免除往后兵灾之患。
……
李群自此对曹髦真是心服体服,不得不服。
果然,曹髦巡视关城之后。
临到达边关都督府时,他又对吕扬说:“爱卿为皇舅,身负重任。
爱卿平定胡人之后,则为平蜀大都督。
所以,卿要督促张钭、曹北海教化新设之西州民众。
纯朴民风,甚是关键。
汝虽在边关为帅,但也兼负有教化之责。
民心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士族叛乱不怕,只要朕得民心。
所以,对于士族之乱,爱卿可狠心斩杀,一个不留。
对于民众,爱卿则需宽容些。
分田分地,乃是朕赢取民心之举。
望卿好自为之,不负朕托,平定司马叛军,也指日可待。
唯有如此,卿将出相入阁,逐步接秦老爱卿之位。”
吕扬当即下跪,握拳举誓:“微臣当不负圣恩,以死报国,永忠大魏。”
曹髦扶起他,牵着他和李群的手,一起走进边关都督府,宴请边关众文武。
他下旨明确凡边关将士生活困难者,皆可从发起的平胡之役后,多分田地百亩,子女皆可免费入读将官学府。
伤亡者也是如此,并由新西州拨款为其家眷建宅筑第。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顿时,将士们高呼万岁,誓死效忠。
宴毕,曹髦回到临时行宫。
卢菲、吕桐和郭晓文跪迎。
郭晓文建言:“陛下,青素、青荷近来心情郁郁,此乃是心病。
长期如此,必病逝矣。
陛下可怜其姐妹十几年服侍陛下之苦,可纳为妃。”
曹髦侧目而视卢菲、吕桐。
卢菲本无争宠之念,现又母凭子贵。
而且,其子曹青乃是嫡长子,根本不惧威胁,便点了点头。
吕桐向来无心争宠,注重其兄吕扬不断获取晋封,此乃吕氏根基。
只要有兵权,她地位之固,无人能撼。
她也点了点头。
曹髦却推辞说:“此事后议。
朕原本以为平叛,需三到五年,没想到现在却成四国鼎立。
而长安有潼关为天然屏障。
朕要破关而入长安,需时两年左右。
这两年,司马昭必再次联吴和蜀,试图反攻我大魏。
彻底平定司马昭之乱,估计需要五年左右。”
郭晓文虽文武双全,但是,背无靠山。
她祖父郭茅费尽苦心挣来的丁点兵权也被曹髦收走了。
她只能不断地取悦曹髦。
她也知道将来青素、青荷必成皇妃。
她干脆此时大送人情。
于是,她又劝说:“陛下可等,耐何青素、青荷等不起。
今日,臣妾不舒服,御医过来把脉,称臣妾有喜。
臣妾今夜始,不能再侍寝陛下了。
陛下虎威,需要更多的妃子侍寝。”
就在此时,罗靖进来。
他知道青素、青荷是从小服侍曹髦长大的,而曹髦将来也必娶青素和青荷。
所以,他也不再避讳,隧劝曹髦纳青素、青荷为妃。
毕竟中原及北稳定之后,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魏国大军不可能即刻西渡黄河。
攻打潼关,那是需要时间和银粮兵源准备的。
此时,青素、青荷和几名太监拎着几桶热水进来。
其他宫女随即离开这处临时行宫。
曹髦于是顺势而为,顺手推舟,说:“那行,既然罗军师和诸位爱妃皆进劝朕立青素和青荷为妃,那尔等出去吧,朕要沐浴更衣啦!”
青素和青荷顿时脸红耳赤,低首弄衣,芳心激动不已。
众妃及罗靖也是满脸通红,随即退出曹髦临时寝宫。
面临事实,众妃又是均心有不甘。
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有钱和有权的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
又何况自己的丈夫乃是当今皇帝,如其等他下旨纳妃,不如主动成全他?
郭晓文最后一个退出,但是,步子甚慢。
她说:“陛下,青素和青荷从小就服侍您,您也离不开她们,她们也离不开您。
再说,臣妾已经有喜,暂时不能再服侍陛下了。”
“什么?太好了!朕又要当父亲了,太好了!”
曹髦激动万分,过去抱起郭晓文,旋转一圈。
郭晓文伸手掩脸,急喊:“哎呀,陛下,臣妾头晕。”
曹髦急忙将她轻轻的放下来。
青素和青荷激动泪流,双双跪在郭晓文面前,皆哽咽地说:“谢谢姐姐成全。”
郭晓文含羞又含笑说:“以后也是姐妹,陛下是大魏的,不仅仅是咱们姐妹三个的。”
她说罢,赶紧扶起青素和青荷。
曹髦大喝一声:“召罗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