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自然也看到了眼前的一幕。
众人壮了胆子往前走,便见在前面有一个大鼎,这青烟正是从这口大鼎中冒出来的。
这是一口四方大鼎,大鼎长宽一致,估测约有三米左右,高大概有两米左右,这口鼎通身发黑,全部刻满了人们看不懂的文字,全是由横平竖直的线条组成,一点弯曲都没有。
赵平安从上往下观察着这口鼎,鼎口两侧有一对鼎耳,寻常青铜器的鼎耳都是圆形或者方形闭口构造,而这口鼎的耳朵上却是开口。这口鼎的鼎身并没有向外凸出一些,同样和寻常的鼎不同,一般的鼎是上面略宽,往下逐渐收紧,而这口鼎正好相反。再看这鼎的鼎足,则更是奇怪,寻常圆鼎三足,正是三足鼎立,方鼎四足,正是四足鼎立。可眼前的这口鼎,却只有两足,斜着在鼎的前左、后右方各一个。
在夏商周时代,鼎是重要的礼器,通常为祭祀时所用,三足鼎为阳,四足鼎为阴,寻常祭祀,只用三足鼎,极少数晚上祭祀的时候,才使用这四足鼎祭祀。可赵平安从来没见过这种前后斜着的二足鼎的,不说这种鼎的规制问题,单说这么大的鼎,只有两条腿,恐怕稍有个震动,这口鼎就会跌倒。
虽然后来鼎器逐渐失去了专门祭祀的用处,在后来的朝代也用作炊具,用来煮肉之类的,但这么大的鼎,明显还是祭祀所用。
“董懿静,这里数你见多识广,你认不认识这鼎上的是什么文字?”赵平安询问道。
董懿静走近了鼎前,认真观察鼎上的文字,看了一阵,却一点头绪都没有。董懿静本就所学考古,走南闯北,环游世界,见识过不少文字——欧美乃至南美,文字多起源于拉丁文,字母大同小异,东亚各国文字都源于汉字,南亚文字多起源于天成文字,因此看了构成文字的字母或者线条,多半能推断文字地域。
可这鼎上刻满的文字,董懿静却从来都没有见过,只有横平竖直,连一个弯儿都没有,甚至都难判断这些文字源于什么地方。她实话实说道:“我国地大物博,文化风俗各异,这文字恐怕是那些不出世,隐于山野的一些民族所创造的,单凭这一片孤证,就是最厉害的语言学家来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张半仙说道:“这鼎就诡异,俗语云一言九鼎,鼎鼎大名,那都是方方正正,掷地有声的。这个鼎他娘的只有两只脚,还和娘们一样劈了叉,这叫祭祀?哪个神仙受这种破鼎祭祀?”
王少仪努了努嘴:“你上去看看,里面装着什么东西?怎么冒这么大的烟。”
这名土匪点了点头,先是轻轻摸了摸鼎壁,发现并不烫,这才将步枪交给了另一人,搓了搓手,往后退了几步,紧接着助跑起来,一脚蹬在鼎壁上,借力一跃,双手把住了边缘。大鼎斜双足,立在地上不稳,好在是晃了几晃,没有倾倒。
土匪手脚并用,手一拉脚一蹬,半个身子俯在鼎壁边缘,探头往下看。
可这一看,他却是发出一声尖叫,一时间头重脚轻,一脑袋栽进了大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