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官说:“大元帅急令,勿多问!”
众将还在犹豫,忽然,城四周传来惊慌失措的呼喊声:
郭子仪与仆固怀恩率回鹘联军杀来了!
哥舒翰率陇右军杀来了!
代宗皇帝率领夫蒙灵察、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盖嘉运、颜真卿、王孝杰、浑瑊、李晟、马燧等名将组成明星部队杀来了!
安禄山、史思明幡然悔悟,率叛军杀来了!
……
伴随着各种叫喊声、敲击声,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辛辣的,呛人的,漫天尘雾沿着党河逆袭而上。吐蕃军如山陵般溃崩,哭爹叫娘,四处逃散,自相踩踏,死伤无数。
到野马南山,尚修罗召集各级将领开会,追究责任。
经查实,造谣惑众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首席舍人毛押牙,其同党为低级舍人、贬为嗢末部的唐人、正在改造中的俘虏及对尚修罗心怀不满的敌对分子。令尚修罗气恼的是,毛押牙还以他的名义私自向逻娑方面发出军情战报,邀请赞普到敦煌参加入城受降仪式。目前,赞普距离野马南山还有三天路程。
“君入降以来,待你不薄,何故反叛?”他亲自审问。
毛押牙喟然长叹:“身为唐民,心无二念。”
“既如此,何故当初允诺在额头刺‘赞普家臣’的蕃文标志?”
“身为野马,与心何干?文为野马,与情何干?”
尚修罗冷冷说:“我在临蕃建造了秘密毒雾地牢,原打算关押我的仇人。现在,让它先为你这匹野马保质保量地服务吧。”
毛押牙笑大笑:“吐蕃大军中,像我这样的强大野马不计其数。每匹野马只要奔驰起来,就能荡起弥天尘埃和酸涩雾霾,大元帅奈何不得啊!”
“我要把这些野马驯得服服帖帖,”尚修罗咬牙切齿说,“攻下敦煌城,所有野马必须套上吐蕃缰绳,配备吐蕃鞍鞯,着蕃服装,讲蕃语,书蕃文,唱蕃歌,行蕃礼,住蕃庐,放牧吐蕃的牛羊……”
飞鸟使来报,赞普即将抵达。尚修罗急忙组织仪仗队迎接。刚行完大礼,忽然,九名获大虎皮奖赏者、九名获中虎皮奖赏者、九名获小虎皮奖赏者、九名获大豹皮奖赏者、九名获中豹皮奖赏者、九名获小豹皮奖赏者、九名狐狸尾巴奖赏者不约而同,魔咒齐聚,状告尚修罗醉心于狮子舞,娱乐至死。他们毛遂自荐,请求担任瓜州大节度府节度使,夺取西域。
“这是怎么回事?”赞普面沉似水,问。
尚修罗坦然回答:“野马雾霾尘,羡慕嫉妒恨。”
……
尊敬的赞普殿下!当初,因为您睿智明白,宽厚仁慈,不轻信八十一份状纸中列举各项材料,亲自组织调查团,对狮子舞、毛押牙、大奔事件等展开讨论。最后,您在党河岸边举行大型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各位!今天的宴会,没有酒,没有肉,也没有歌舞,只有敦煌土生土长的香水梨,限量供应,每人一颗,请大家仔细品尝。”
参加宴会的,除了各级军官、士兵,还有嗢末部代表、舍人代表、俘虏代表。大家感激涕零,泣不成声,慢慢吮吸,舔舐。
之后,您对大家说:“在座诸位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年龄大小,对香水梨味道的感知肯定不会产生分歧,因此,我们无须讨论,心里明白即可。我非常清楚,现在,大家渴望公布对狮子舞、毛押牙、大奔事件的调查结果,犹如渴望品尝到更多的香水梨。但今天宴会中的香水梨限量供应,每人只有一颗。我对调查没有什么可说的,也不会就此说什么,每个人自可放心。不过,大家对香水梨的渴望之心,不会像渴马之于阳焰,因为敦煌本身就是一颗硕大无朋的香水梨,我姑且将这颗香水梨命名为‘德嘉沐’,如何?在坐的每个人,以及在坐之外的所有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品尝。”
稀稀拉拉的掌声。越来越猛的掌声。暴风骤雨的掌声。
大家山呼万岁。
众人沉醉于释放压力的轻松快乐中,赞普与随从悄然离去。
……
陛下!那次着名的,主题为“不分彼此”的“香梨盛会”为夺取敦煌城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臣姑且不论十多年战事的是与非,仅就这段历史中呈现的顿与渐,做一阐释。
大家普遍认为,尚修罗的“大惊失色”心念经过长期折腾,突然发生在总攻敦煌城前夕。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读。渐门巴结合尚修罗着迷狮子舞的现象考察后认为,最迟在吐蕃军攻取凉州前后,尚修罗内心就被“大惊失色”占据,并且酝酿。他企图通过“破蕃”舞狮驱走这个念头,然而,适得其反,愈演愈烈,进攻敦煌前达到极限,爆发出来。这种解释太牵强附会,太幼稚,哈哈哈……其实,分别心导致攻防形势的急转直下。最关键时刻,敦煌城内冲天而起的“镇异”舞狮使尚修罗产生分别心。众所周知,“破蕃”与“镇异”本为同体,因事破解,分别为二,为敌对双方所用。克凉州后,“破蕃”团队心无杂念,势如破竹,而“镇异”却纠结犹豫,顾虑重重,军士每闻舞狮,皆以为吐蕃铁军侵袭,不战而逃。这都是分别心作祟。不可否认,阎朝那天恰好(亲们!注意,是恰好——没有设计、预演和策划,完全是偶然发生)力挽狂澜,消除了“镇异”的分别心,而“镇异”让敦煌各界人士消除分别心,他们得以万念归一。这种情况属于偶然发生,以致敦煌军民不相信吐蕃大军一夜之间逃逸的无影无踪。由此可见,阎朝扭转时局的诀窍是消除“分别心”。
对此,有些反证材料可资证明。“镇异”团队舞狮后,人们对阎朝缢杀周鼎的时间、地点存在较大分歧。时间呢,认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甚至更为详细的,大有人在;地点呢,有玉门关说、阳关说、祆神庙说、月牙泉说、三危山说、野马泉说、莫高窟说、抄经坊说、龙城说,等等。另外,对阎朝及其手持的白绫,也说法不一。有人坚称绫有五种颜色,有人发誓说是七种颜色。对白绫纹饰,分歧更大,大概有联珠团巢纹、缀玉联珠纹、五色联珠纹、跃鲤联珠纹、联珠“贵”字纹、联珠熊头纹、联珠鹿纹、联珠骑士纹、狩猎纹、缠枝纹、散点式小簇花纹、小朵花纹、宝相花纹、几何纹、雁纹、瑞锦纹、鸾凤、孔雀、鹦鹉等禽鸟衔花草纹、含瑞草纹、含璎珞纹、含同心百结纹、含花枝纹、对马纹、对雉纹、斗牛纹、祥凤纹、游鳞纹、对鸟纹、对鸭纹、波斯式猪头纹、立鸟纹等等,另外,还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襄荷等等。要全部列出,共有千万亿种。三尺白绫,为何众人产生如此多的分别?根本原因在于绫本身无纹饰、无颜色。倘若确实存在任何一种纹饰或颜色,众人最多误读,绝对不会衍生出如繁杂的“分别”,是不是?再譬如,雁纹多饰于鼎、簋、尊、卣、爵、觯、觥、彝、壶等器物,怎么可能在白绫中看得见?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有关绫的色彩、纹饰都是分别心、妄想心所致,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