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其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栓塞及穿支小动脉病变。其导致的头晕或眩晕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固定,同时伴有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跌倒发作等,头颅磁共振成像及颈动脉超声、血管造影等能发现颅内缺血的责任病灶及血管病变。
精神性头晕
部分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因素以及行为因素容易出现精神原性的眩晕和头晕,主要包括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症状,除了不开心、闷闷不乐、睡眠质量差以外,一些人眩晕症状时轻时重,甚至还有主观的失衡感,生活能力明显下降。
药物性头晕
大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慢性疾病,通常会服用一些药物。而部分药物比如抗癫痫药、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等长期应用都有可能导致头晕。老年人由于肝肾的清除功能下降,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血药浓度,客观上也增加了药物性头晕的发生,除了头晕的感觉外,部分人甚至会有精神症状,出现步态、平衡异常,大大增加跌倒发作风险。
直立性低血压
主要表现为直立性头晕或眩晕,有要摔倒的不稳感伴有黑朦、视物模糊、恶心等,症状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通常在站立后或在倾斜试验3分钟内,收缩压至少下降20毫米汞柱,舒张压至少下降10毫米汞柱。
除此之外,引起老年人头晕比较常见的疾病还包括睡眠障碍、贫血、白内障、冠心病、糖尿病、梅尼埃病以及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等。需要警惕的是,还有少部分疾病一开始可能是以头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颅内肿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感染等。必须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头晕病因往往不是单一的,有多个病因同时存在的情况。
郑丹丹提醒,老年人由于自身器官功能减退、行动迟缓、反应能力下降,在出现头晕时,很容易摔倒,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骨折、颅脑损伤甚至死亡。因此,对伴有头晕、眩晕的老年人,除了预防脑卒中,还应该警惕发生跌倒。建议老年人一旦发生头晕、眩晕,切勿麻痹大意,应及时送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
“提到中暑大家可能不陌生,今天说的这三种‘热’病,都是中暑了。”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陈治勋说,“在酷暑到来之前,希望大家对中暑有所了解,积极预防,避免中招。”
都是中暑,症状却不一样
陈治勋说的这三种“热”病,根据病情由轻到重,分别是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虽然都是中暑,症状却不一样。
“顾名思义,热痉挛的典型表现就是骨骼肌痉挛伴有疼痛,这是由于高温环境下身体大量流失水分和盐分后,造成低钠、低氯血症,由此出现的肌肉痉挛和收缩疼痛。”陈治勋说。
“热衰竭是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进而引发虚脱症状,可表现为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呼吸加快、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严重的热衰竭可进展为热射病。”陈治勋说。
这三种“热”病中,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热射病属于高热综合征,其典型症状是体温高,可能到39℃至42℃,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会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陈治勋说。
发现中暑患者,
先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
陈治勋说,每年夏季,急诊科都会接诊不少中暑患者,无论哪种程度的中暑患者,第一步都是转移并补液,即快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补充流失的盐分和水分。
“热痉挛大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陈治勋介绍,“转移患者后,解开其衣扣、腰带,敞开上衣,帮助其降温,同时让其口服大量液体和电解质水,保持适当的盐平衡。补液后,患者原地休息一会儿通常就会好转。”
“如果患者出现休克、体温轻微升高等状况,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对热衰竭患者的补液要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一般遵循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陈治勋说。
“发现热射病患者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严重的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这类患者在急救时,退热和监控生命体征同时进行,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病情严重者还需要戴冰帽降温。”陈治勋说,2022年他接诊了一名热射病患者,当时该患者体温高达42℃,一直昏迷不醒,一度进了重症监护室。
有一次,他爬上通天沟除险,失足跌在圪针丛里,当挣扎着爬起来的时候,脊背上扎满了尖尖的枣刺。他忍着疼痛,又爬上山崖,坚持除险。晚上,房东老大娘和儿媳妇给他挑了一个钟头的刺,他一声不吭。
又一次,在虎口崖除险,当他快要扑进凹檐里的时候,不巧凹檐顶掉下一块石头,砸在他的嘴上,四颗牙齿横在嘴里,一阵麻木,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来,他取掉牙齿,忍着剧痛,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第二天,他戴着口退休后,他本应过上清闲的日子,但因对红旗渠感情深厚,每年他都会到红旗渠看几次,看看渠道有无损毁渗漏,看看他亲手栽植的树长得怎么样。
年轻人已经没有了老一辈人的排险技术,万一红旗渠出现险情,有谁能上山排险?前些年,任羊成意识到,必须开始培养红旗渠除险接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