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药品变质的因素空气中的氧可能会造成药品氧化;光线是一种催化剂,可促进氧化还原、分解等化学反应,对光敏感的药物如暴露在过强的光线下,药品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温度、湿度、微生物和昆虫也是导致药品变质的常见因素。
如何正确贮藏药品
药品外包装盒和说明书上都有该药品的贮藏要求。为了避免污染对药品贮存与保管要求是这样解释的:
1.遮光与避光
遮光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用黑纸包裹;避光指避免日光直射。
2.密闭与密封
密闭指将容器密闭, 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3.温度
阴凉处指不超过20℃;凉暗处指避光且不超过20℃;冷处指2至10℃;常温指10至30℃。
低温贮存(携带)药品需注意哪些
当室温超过20℃,贮存要求为“阴凉处、凉暗处、冷处”的药品都应放入冰箱,这时需注意哪些呢?
1.未使用的冷藏药品应贮存在冷藏室而不是冷冻室。由于制冷元件一般在冰箱内壁,此处温度可能低于0℃,有结冰风险,且内壁产生的水汽可使药物受潮,因此药品不能放在冰箱内壁处。
正确放置位置:推荐放在冰箱门架区域或冰箱冷藏室上、中层冷藏架上靠近门处。
2.携带药品时,不能将冰袋直接放在需冷藏药品上。
正确放置方法:建议使用适宜的保温装置,用加厚硬纸板或专用隔离板隔开蓄冷剂,避免直接接触药品。空隙处以毛巾、纸团等塞紧,放入保温袋内。蓄冷剂不能与药品直接接触,直接接触会导致药品局部温度过低,甚至冷冻。
常用需冷藏的特殊药品
1.胰岛素。开启前应2至8℃冷藏,不可冷冻,开封后室温下可存放4周。如果将开封后的胰岛素存放在冰箱,会导致药液温度太低影响吸收,增加注射部位疼痛感,还会因反复冷热交替影响效价。当室温超过30℃时,使用中的胰岛素建议贮存在冰箱门架上(此处温度较高,胰岛素怕冷冻),每次注射前先将其恢复至室温或在掌间滚动,使其回暖后再注射。一旦贮藏不当或被冷冻,不得使用。
2.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避免将其置于高温和冷冻环境中,开启后2至8℃冷藏,尽快使用。
3.活菌口服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需冷藏保存。为防止冰箱湿度太大,可在冰箱里放置除湿剂或放置于密闭干燥的塑料盒里。如内包装破损,应避免使用。
当前正处于天气炎热、雨水充沛的夏季,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最近,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发现,多家医院报告了数例野蘑菇(毒蘑菇)中毒的病例,这些病例大多是在小区空地里、公园里、田间菜地里采集野蘑菇,自行烹饪,进食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误食毒蘑菇可能有生命危险,每年相关新闻报道不在少数,为什么中毒事件还是屡屡发生?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人自认为掌握了一套识别可食用野蘑菇和毒蘑菇的“秘诀”,并在网上流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所谓“秘诀”。
1.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是剧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