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证实对延缓近视有效的措施包括进行户外活动、配戴角膜塑形镜、配戴离焦功能眼镜等。日常生活中,孩子也要注意采用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科学用眼的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如果不注意用眼习惯,即使使用延缓措施,效果也是有限的。
敦煌,因莫高窟而兴,莫高窟又因丰饶多姿的古壁画闻名天下。抚今追昔,透过那一张张沧桑悠远的窟中绘画,我们得以管窥中国古代工匠对繁复色彩的高蹈运用。带着一份庄重,欣然翻开《中国传统色:敦煌里的色彩美学》,从中进一步领略到国人对色彩美学的执着偏好,也因此映照出中国人大气而优雅的性格底色。
书中,作者在探索中国色彩美学史的发展路径上,先是简要回顾了国人对色彩文化的尊崇,接着以敦煌作为蓝本,以其37座洞窟108幅壁画、彩塑为由头,追溯了自北凉起至元代的12段历史时期,中国工匠因色彩的娴熟运用,创建出的泱泱敦煌美学图景。作者高度概括了这12段历史时期敦煌石窟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总结了各时期敦煌壁画艺术由简单到复杂,由青涩到成熟,直至渐入佳境的创新之路。在作者的笔下,不同时代敦煌壁画的用色各有千秋,各个朝代的绘画风格和颜色基调各有不同,所以在壁画的色彩和表现力上,鲜明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各个朝代的特点——北魏浓郁、西魏清雅、隋唐明艳、五代鲜丽、宋代温和、元代简淡。总之,不同时代的敦煌壁画,既守正又创新,借助五彩斑斓的绘画艺术,已然在整个美术史和文化史上,形成了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色谱系。
旷古幽深的敦煌壁画,绘制着各民族的生活史和精神成长史,也成为中国传统色彩集大成者的重要代表。它通过一窟、一画、一塑里的精描细绘,每每于浓淡相宜中,将中国人对色彩美学的深刻理解、对五彩生活的殷殷向往,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出来。品读本书,深化了我们对色彩美学的认知,对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色,亦有了全新的认识。
感而慨之,作者以春秋笔法,在呈现敦煌无与伦比的绘画艺术之时,亦意蕴丰赡地揭示出中国传统色的深厚内涵:它们不以光鲜亮丽的外表取胜,而是在尽力展现中国绘画多姿之美的同时,一并将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的繁盛一一展现。由是观之,中国传统色,是绚丽之色,也是文明之色。充分体现出国人海纳百川的文明气度,正是得益于这种有容乃大的文化襟怀,才最终造就出如此绚烂至极的缤纷国色。
漫步敦煌,流连在莫高窟气象万千的色彩世界里,那种扑面而来的美学意趣,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敦煌色,永不消逝的中国传统色,唤起了大众对美的感知,沉醉其间,是享受,更是高尚的精神陶冶。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德雷尔的丈夫去世,她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生活,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让她头疼。长子拉里是个推销员,整天做着作家梦;次子莱斯利被学校退学了;排行老三的女儿玛戈,就喜欢帅哥;最小的儿子杰瑞,只对大自然和动物感兴趣,完全读不进去书。
以当时的社会标准来看,四个孩子都是“生活低能儿”,加上家中经济困难,一家人过得很困顿。
这像是个从一线城市搬到临海农村的故事。那么他们的日子变好了吗?当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