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做局不做局的,看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助理在一旁介绍道:
“这个年轻人不得了,他的名字叫做叶明,在古玩圈很出名。
是一个职业捡漏的,他的目光很毒辣,这段时间通过自己的积累捡漏了不少宝贝,光是靠着捡漏,已经积累了30多个亿的身价。”
“哦,是吗?这么厉害。”
王总挺惊讶的,助理在一旁介绍到近期他还有很多光荣事迹。
听完这些王总微微点头,“这么说的话,他真的看出来这幅兰亭序有问题喽。”
这时他看见叶明指着画,让专家看画上面的印章。
他也不再问,仔细的看着直播,此时他也很好奇。
他想知道这个古玩圈的新起来之秀,到底看出了什么。
看到众人的反应,黄章法也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担心错了。
方总也是重重的吐了一口气。
“什么印章?”
大家听到叶明的话,也顺着叶明指的方向看去,看了一眼这些印章。
这幅书法上有40多个印章,他们全部看完,但是也没有发现什么。
一个刘老师说道:“叶先生,这些印章没有问题啊。”
叶明微微点头,“那要不要,我和你们说一说兰亭序的创作过程。”
刘老师摆摆手,“这就算了吧,叶先生你有什么证据就直接说吧,你也不用卖关子了。”
叶明笑了笑,“不行,必须说,否则的话你们会不明白的。”
“等我说完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说完,他也不等几个人说话,就自顾自的说道。
“在东晋时期,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一共邀请了41个人,这群人当中包含了当时的诗词书法家,还有一些名士,让他们来游历,游历到此。就把他们邀请会稽山的兰亭。
然后就在那里举办了一场聚会。
“这种有高逼格的聚会。”
“可无论逼格再高,本质上就是行酒令。”
“意思就是轮到谁谁就做一首诗,做不出来就要喝酒,罚酒三杯。
参加聚会的人一共有41个,写了37首诗,最后编成了一部诗集,这部诗集就由王羲之作序。”
“这篇序,也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序。”
这五个专家以及在场的人,都耐心的听着关于兰亭序是怎么创作的,他们还是心知肚明。
直播间里面,也有不少的人第一次听到兰亭序的来历,他们只知道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而且是天下第一行书,却不知道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说到这里叶明停顿了几秒,然后又问了一句。
“几位老师,请问一下你们是如何辨认这幅兰亭序是摹本的。”
“你们有什么依据。”
刘老师也不知道叶明到底想说什么,只是耐心的解释道:“看他的字。”
其他四个人也是这么想的。
“我们研究了王羲之的字已经有几十年了,是不是王羲之写的,一眼就看得出来。”
叶明微微点头,又问道:“那你们觉得这幅书法的字和王羲之的真迹相比,到底如何。”
刘老师微微点头,还是很赞同的认定,这幅书法写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