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你们认为在兰亭序临摹之后,还刻意的去刻41个印章盖上去呢?”
“更何况,这是隋朝就书写的兰亭序,印章却是唐朝的。”
“为什么要盖上去。”
叶明这么一问,大家都好奇起来。
是啊,这如果是一幅摹本的话,那为什么要盖印章呢。
完全没必要了,而且还是后面的朝代盖上去的。
几个专家根本没有往这方面去想,此刻听到叶明这么一说,都感觉很好奇,为什么会这么不合理。
本身一幅临摹的字帖上面,出现集会的41个人的印章,这件事情太不合理了。
就算是东晋时期的摹本,你弄下来了还专门跑去41个人的家里面,让他们一一盖章吗?
有必要这么做吗?没必要啊。
再结合叶明所说的几件事,那几个专家好像掌握到了什么,但是又没有完全掌握。
刘老师就问道:“你说吧,到底为什么。”
叶明说道:“很简单,就是为了骗萧逸,为了骗唐太宗,为了保护真的兰亭序不被拿走。”
“这绢本是东晋时期的,而且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也是王羲之家族传下来的绢本。”
“而临摹兰亭序的主人,几位老师也不陌生。”
叶明指的指其中一个印章,印章上面有四个字智勇禅师。
刘老师头微微一缩,“你的意思?是说这是智永禅师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喽。”
“是的。”
“可有和依据。”
“有依据,有两点。”
叶明说道:“其一,就是字王家书法,大家有很多都看过了,除了最出名的有二王之外,还有智勇禅师。
智勇禅师可是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他临摹的兰亭序不是书法家,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出来。”
“还有,它的摹本也是最合适用来骗唐太宗的。”
“其二,就是这方印章。”
“这方印章的位置,可不是收藏家的印章,而是在落款的位置。”
果然,几个人此时在看,就发现智永禅师的印章就是在落款的地方。
而印章下方,才是王羲之的印章。
之前他们鉴定的时候,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只是把永禅师的印章,当做了收藏印。
可此,时抛开这种观念来看,智永禅师的印章,才是这幅画正儿八经的落款的位置。
王羲之的印章,反而是后面才加上去的。
然后叶明就继续说道:“我说了,这副摹本其实是为了保护真的兰亭序不被拿走,才刻意模仿出来的。”
“智永禅师他可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自身也极爱书法,有王家的绢本也不意外。
而王家的绢本又是特别珍贵的东西,一般情况他是不会乱写的,只有在写兰亭序这样的书法的时候才会用上。
“而辩才禅师又是智勇禅师的弟子,连兰亭序这样的至宝都交给他。
在智勇禅师自己的观念李,他才是最信任的人,所以才会把这东西教到了,辩才禅师手里让他保管。”
“唐太宗四次,朝辩才禅师入金,询问兰亭序的下落,辩才禅师才知道唐太宗不会善罢甘休,想要把真的兰亭序保存下来太难了,早晚有一天要交上去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用另外一种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