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府,寿安堂。王若弗抱着华兰哭泣,自从袁家给华兰的八字推算出两家不和的消息被众人得知后,华兰的名声受到了损害。流言四起,使得华兰备受困扰。
盛纮将此事告知开封府,并请求他们严查此事,因为恶意造谣已经涉及了朝中重臣家属。然而,由于流言来源广泛,自然而然地就无法找到造谣者的身份。
盛纮和盛老太太束手无策,只能叹息着。这时,一位自称姓赵的宫人前来拜访。王若弗擦了擦眼泪,询问女婢:“姓赵?哪个赵?”盛纮突然惊讶地问道:“母亲,这是楚王殿下!殿下这是私访吗?要不要迎进来?”
王若弗也反应过来了,跟着盛华兰和盛纮去大厅迎接。“臣妇王氏,拜见楚王殿下,祝楚王殿下圣体安康!”她让仆人搬来椅子,又吩咐丫鬟奉茶。待仆人退下后,盛纮才说道:“殿下见笑了,适才是臣妇担忧我家长女华兰的婚事。”
“此事孤已知晓,肯定是有些人作祟。孤会命人严查。”赵肃明温和地说道。
王若弗听了之后,忙劝道:“殿下万勿如此,您万金之躯,岂能为这种小事动怒。况且此事只是妾身杞人忧天,您何必为这等事费脑筋呢!”
赵肃明摆手道:“盛家受孤关照,也不差这件。不如一并解决,不知华兰今后婚配之事你们可有决策?”
盛纮想了想说道:“东京谣言来得快去得快,臣不担心民间讨论此事,但我儿终究是盛府嫡长女,京城适龄男子,皆求娶。华兰不愁嫁。”
赵肃明微笑着说:“既然如此,孤也有机会。”
正厅顿时安静了下来,盛家夫妇愣神看着赵肃明。赵肃明没解释笑了笑,将手中的皋书留了下来,看了眼盛华兰离去。
关于科举:
秦朝以前选拔人才都是依靠家族的世袭,后汉代选拔民间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地方推举人才,到了隋朝,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于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
唐朝继承并发展这一制度。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武周时期武则天首创由皇帝主持,复核进士资格的殿试;和选拔军事人才的武科举。
再到宋朝进一步改良唐朝的科举制度,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最后一关殿试,名次也由皇帝亲定。自此以后,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大臣们开始让子孙跟着考试,不过中举后从事中低阶官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