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情理之中,多少又添了几分鄙夷的味道。
就连隔壁的郎太太都忍不住过来打听,“丫头,外头可都传得沸沸扬扬了,我几次出门都被别人问起,该不会是真的吧?”
自打上次的事情之后,顾锦圆每回从外面回来带了点心料子什么的,都不忘给她捎带一份。
郎太太也就对顾锦圆的事儿越发上心,若不是她,孙氏的信也不好传去慈恩寺。
“这是说得哪里的话?”听郎太太说起外头的流言蜚语,顾锦圆一脸真诚,“不过就是恰好碰上了,别人不知道,伯母您是知道的呀!这不是正好碰上给我母亲做法事么?”
“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郎太太拍了拍顾锦圆的手,语重心长道,“齐大非偶,那些人家个个儿嚷嚷着高嫁高嫁,那是为了家族门楣,哪里知道这些高嫁的女儿家到了婆家的日子。
处处仰人鼻息不说,为了能在夫家有一席之地,少不得又要靠着娘家的支持,娘家为何要姑娘高嫁?还不是为了能拉扯娘家一把?如此一来,夫家又嫌媳妇顾着娘家,这跟平衡木,可不是谁都能站得稳的。
那裴家谁不知道?大族大户的,还不知道里头多少弯弯绕绕,听伯母一句,不要被那些人忽悠了。”
这是真正替她考虑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顾锦圆不会不识好歹,自然感激不尽。
“不过我倒是要提醒你,你可记得张家姑娘?”
她这忽如其来的一问,顾锦圆哪里能想得起来,想半天还是摇了摇头,“实在不知伯母说的是哪一个张家?”
“还能是哪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景山张大人。”
这么一说,顾锦圆就想起来了,“张大人倒是个正直的好官。”
“谁跟你说张大人!”郎太太皱眉瞥了她一眼,“说的是他们家的大姑娘。”
顾锦圆一副受教的样子。
郎太太便加快了自己手里那把扇子摇起来的速度,“这张姑娘母亲是清远侯府偏房所出,这张姑娘也常去宫里的,平日里在京中的贵女圈里,算是有名号的,三年前才十三岁,就说看上了裴大人。
如今你在慈恩寺里闹出来这出事儿,那头张姑娘便说要会会你,他们那一群都是上京顶层的纨绔,你可要小心着些。”
顾锦圆挑眉,这是……
有人要下战书的意思?
郎家到底门第不高,再多的也打听不到了,就这点儿消息还是从旁人口中得知的。
但是她这巴巴儿地跑过来说起,顾锦圆到底感激不尽。
只是心里有些拿不准这消息的准确程度。
不过没有让她等太久,张家的帖子就到了。
兜兜转转好半日,竟说是与当年镇国公府有旧,所以邀请她一起参加马会?
顾锦圆仔细想了半日,也没有想起来,镇国公府与张家能有什么交情,更不要说自己这个镇国公府的外孙女儿了。
帖子还热乎着呢!周宁真来了,“写信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倒不如我来找你当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