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又继续道:“侄儿是站在太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是不愿意大明的这些精英人群天天热衷于内斗,但大明的国力有限,不可能一直无限制地征战,所以侄儿想到了这个办法。”
“比如将来令公子徐增寿的封地在高丽,是可以带走朝堂的一部分文官武将,以辅佐令公子开疆扩土,省得留在国内天天勾心斗角。”
徐达苦笑不得,回道:“殿下说得是,可那些文官武将去了封国后,一旦局势稳定下来,还是会内斗啊,就像殿下说过的,这是人性啊。”
朱标耐人寻味地笑了笑:“既然不在大明境内,该操心的不是孤,而是令公子了。”
“徐叔叔,侄儿对于未来的设想是,勋贵可以在海外建国为大明之诸侯国,朱家子孙在海外建国为大明之藩属国,共同拱卫大明!”
如此念头,是朱标最近才萌生的。
最早方进的想法是,藩王建国。
但朱标苦思冥想之后,决定扩大规模。
第一、他有些等不及了,等弟弟们长大还有数年时间。
第二、清一色朱家子孙海外建国,模板太少,模式太单一,而且容易人心思动。
文武群臣们即使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会想。
合着我们这些人无论在境内还是海外,打生打死,都是为了你们朱家子孙称帝称王,偶们都不过是炮灰,工具人啊,积极性会大受影响。
或许站在老朱的角度,他或许巴不得全天下都是朱家子孙建立的国家,他多半会高兴地合不拢嘴。
可站在朱标的角度,不是很在乎这些。
有一个词叫盛极而衰,你朱家再厉害也不可能把全天下的好处都占了,有些东西该分还是得分出去,太贪婪是会被反噬的。
何况常言道,出了五服就不算亲戚了。
朱标的那些兄弟是他的亲兄弟,侄子也会是他的亲侄子,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情,也会照顾一把。
但随着时间推移,几代之后,相互之间的血脉情感就会淡薄许多,甚至形同虚设,除了大家都姓朱外。
对于百年之后的大明皇帝而言,由勋贵建立的诸侯国和由大明亲王建立藩属国,在其眼里已经没什么区别。
甚至……如果一个诸侯国和一个藩属国都是地区性的强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彼时的大明皇帝,心里很有可能更愿意亲近诸侯国。
毕竟藩属国的君主也姓朱,若是国力太强大,或许会威胁到自己。
所以朱标觉得单纯只让朱家子孙海外建国不合适,必须让勋贵的后代们也建国,用作平衡之道。
“殿下仁义!”徐达有些动容了,但又有些担心,“可高丽这个封地太大了啊,臣……增寿有些受不起啊!”
“不大,孤暂时只准备外封公爵国为大明诸侯国,不像西周那样公、侯、伯、子、男这么多封国。”朱标语气平淡而又坚定地说道,“但孤先说明,高丽趁着前元灭亡时夺走的土地,要归大明所有,其余的土地便属于令子的公爵国。”
高丽趁着前元内乱时,趁机占据了鸭绿江至大同江的领土。
徐达自然点头附和。
在北伐过后,收复辽东已经排上了日程,再之后就得面对高丽了。
这个国家其实不容小觑,毕竟在蒙元鼎盛时期竟然还能完好地存活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