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扬帆出海(求订阅)
洪武六年,三月。
正是一个春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
新设的松江府市舶司正式对外开放。
至此,整个大明就有四处对外开放的市舶司了,包括之前的太仓黄渡市舶司、福建泉州市舶司,以及广东广州市舶司。
松江府的市舶司占地面积最大,装修也颇有气派,而且各种建筑焕然一新,在格局和档次上远远高于之前的三处市舶司。
原来的三处市舶司,基本上属于官民混合,民间的船只只要获得了海贸凭证,也是可以出海的。
唯有松江府的市舶司,只有大明宗室,勋贵集团,以及某些获得许可的文官才允许使用。
这一天,海面上百舸争流,无数如楼般高大的大船正准备扬帆起航。
这些海贸船只,有去倭国的,有去高丽的,也有去南洋,西洋一带的。
海船上配了一些侍卫,有刀剑,有火器,在船身上也装载了一些火炮。
但海路漫长,巨大的回报也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即使防卫措施已经准备妥当,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可即使如此,大明也必须走出去,出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去探索前人未曾走过的新航路。
朱标身为太子,而且已经成家了,他独自占据了足足八艘福船,每艘船至少2000料,周围还有战船护航。
至于方进,他以伯爵的身份获得了两艘福船的配额。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有五艘福船的配额,但徐达之前已经预支了两艘的额度给了方进。
如此一来,这次出海,方进手里有四艘福船,而徐达手里只剩下三艘。
国公勋贵有四艘福船的配额,而侯爵勋贵有三艘。
那些文官们共有十人获得了海贸资格,每人一艘福船的配额。
老朱一人是独占十六艘福船,而按规定大明亲王可以有六艘福船的配额,但因为大明亲王一个都没成家,这一次出海贸易就没他们的份。
这一次,帝国里最为尊贵的一群人集聚一堂,都来到了松江府市舶司。
大家是兴致勃勃,满脸的激动之色,似乎看到了海外的庞大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了自己的口袋里。
方进和孙子文这两个明粉并肩而立,望着眼前的一幕,也是感叹万千。
眼前的景象,是何等的壮观。
大明终于走出了这一步!
古老而又焕发出新机的华夏,将走出一条与原时空截然不同的道路。
“方兄,这次出海和三宝太监不同的是没有宝船啊。”孙子文窃窃私语,“这么一来,规模上似乎寒酸了一点。”
“没有宝船,规模是小了一点,但速度效率会高不少。”方进嘿嘿笑道,“龙江船厂里已经开始建造宝船了,想必下次出海可以有宝船了。”
在他们的计划里,巨大的宝船就像一家股份公司。
宗室、勋贵、文官,会按比例将货物放入宝船,在贸易归来后,大伙儿再按比例分配。
而这一次出海,之所以不是被誉为下西洋,是因为大伙儿三五成群是各自行动,并没有统一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