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海船返航,喜忧参半(求订阅)
“也是……”朱元璋闻言后也回过神。
自己可是皇帝,口含天宪,圣旨一出,谁又敢不从?
他狠起来,甚至可以将亲生儿子从富庶之地的应天府派遣到千里之外的边塞要镇,为大明守卫边疆。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服从性,臣对君、子对父。
想象一下在现代社会,把你从纸醉金迷的江南之地调到环境艰苦的边塞大漠里,给再多的好处也不乐意啊。
有兵权又如何?你还得天天率领手下们和蒙古人打仗。
朱元璋时期的藩王们还是挺苦逼的,而建文帝时期则是提心吊胆。
在永乐朝之后,那些藩王变得真和猪没区别了。
“所以这德庆侯的情况,和其他勋贵有些不同。”朱标继续解释道,“其他人是为自己儿子打家业,德庆侯则是为了自己活命。”
“开国勋贵的爵位是世代罔替的,德庆侯若外封到虾夷岛,将来的俸禄就可以免除了,也给朝廷省了一笔钱粮。”
以老朱的抠门劲,这话听得倒是舒服。
那该杀千刀的廖永忠,不仅不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将来朝廷也不用再拿俸禄去供养了。
这简直是一举两得之事。
“父皇,儿臣也明白以德庆侯的功绩是足以封公,因为那件事终身止步于侯爵。”
“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朱元璋也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那这次,我们不妨送一个送水人情给廖永忠,让他一偿宿愿,反正以后他以虾夷岛为封国,朝廷也不用出俸禄养他了,这跟图一个虚名没什么区别。”
“就好比……”朱标想了想,继续说道,“那些在大明开国前战死的武将,父皇不也是给他们追封了国公嘛?”
追封,形式大于意义。
将廖永忠外封到海外之地,这给一个国公爵位,这性质和追封也没什么不同了。
“可他至少还活着,按照诸侯国的规定,朝廷要负担其一卫人马为期三年的粮草。”老朱有些不舍地说道。
“公爵国是两卫人马,侯爵国才是一卫人马!”朱标纠正道。
朱元璋瞪大着双眼,更不乐意了。
“父皇,一次性给足两卫人马三年的军粮,就可以将廖永忠打法得远远的,而且又能成全父皇的仁义之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何况我们大明还能借此将倭国封锁,永绝后患。”
“儿臣认为以德庆侯的能力,足以担当此任。”
朱标说着在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副画面,倭国的南边是大明朝廷鼎力支持的犹太色目人,北边则是开国勋贵廖永忠统辖的封国,琉球岛和济州岛又有大明水师驻军,必然将这群倭人封得严严实实的。
这画面真他娘的漂亮!
朱元璋左思右想之下,还是决定采纳这个建议。
这虾夷岛远离大明本土,其面积大小还不如一省之地,四面又环海,成不了大气候,又能吸引倭国人足够的仇恨目光,够廖永忠受的。
唯一的好处是当地土着又处于未开化的野蛮状态,几乎没什么作战能力,比起西南地区的那些吐司弱了太多。
那些虾夷人不足以对廖永忠构成威胁,他唯一的威胁还是来自那些倭人。
就是一下子预支两卫人马三年的粮草,让老朱有点心疼,好在出海的船只也快回来了。
……
大明朝的第一次出海贸易,由于出驶的地方以南洋和东边的倭国、高丽为主,路上所耗费的时间并不久远,已经有船只陆续返航了。
最快返航的自然是朱元璋派遣出去的十五艘福船,以及众多护卫的战舰。
如此庞大规模的船队,去的地方仅仅是近在咫尺的安南国,体现了朱元璋本人谨慎行事的性格。
不过这次出海贸易的收获也是颇为丰富,除了大量金银之物外,还有犀角、象牙、白绢,以及各种香料。
后世的印尼群岛又被誉为香料群岛,盛产各种香料,而安南国离香料群岛很近,充当了中间商的角色。
当然在老朱心里,粮食永远是头等大事。
这次返航的船只里,如山般堆积的粮食装满了仓库。
除此之外,安南国的国王得知这支前来贸易的船队代表大明皇帝的,便顺便派遣了使者随着返航的船队一同前往大明。
在安南这片土地,水稻可以一年三熟并不是秘密,大明朝堂的那些官员也是知晓的。
普通老百姓可能无知,但不要以为帝国的这群精英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需要穿越者过来普及。
只是安南此地,民风彪悍,有着独有的风俗和族群意识,很难将其同化。
历史上的许多中原王朝,即使能够短暂将其征服,最后还是得而复失。
朱标陪着朱元璋轻点了这次出海的收获,心中也不禁感叹父皇还真是小时候穷怕了,也担心老百姓们吃不饱饭,看着那些出海贸易而来的粮食,乐得合不拢嘴。
“父皇,将来预知给德庆侯的粮食和这次出海贸易所得,简直是九牛一毛,父皇也无需心疼了。”朱标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轻声打趣道。
“哈哈,标儿言之有理。”老朱甚是开怀。
随即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低语道:“标儿,你看到没,那些官员看着咱出海贸易的收获,眼睛都红了!”
“哈哈,自古以来财帛都是让动心,这世上从来没什么正人君子。”朱标笑道。
“嘿嘿,咱知道这帮人一定在担忧自家出海贸易的船只是否安全,会不会遭到了那些海盗们的打劫。”朱元璋挑了挑眉毛,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朱标见此很是无语,哪有皇帝像自己老爹那样,竟然期待着自己属下们的钱财被打劫。
以往的时候,您老人家不是非常痛恨这些海盗们,没想到今天竟然将此当做了乐子。
“父皇,过几天我们就知道了。”朱标只好如此回道。
余下的一段时日里,远航的海船陆续返航。
朱标对于自己的船队丝毫不曾担心,有太子幼军护航,又有精锐的战船坐镇,那些海盗不来就罢了,若是起了不该起的心思,绝对只有送人头这唯一的结果。
太子船队出海的目的地是吕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