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吐蕃问题(求订阅)
朝堂下暗流涌动,那些文臣们在看到皇长孙出生后,就开始计划将吕本之女推荐给朱元璋作为朱标的太子嫔人选。
他们哪能想到朱标早已经未雨绸缪布好了局。
所以在之后一段时间里,一些官员陆陆续续将一些“希望陛下早日选定太子嫔人选”的折子递了上去,结果全部石沉大海,了无回音。
有心急的家伙旁敲侧击地提起,老朱给出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如今的首要职责是照顾皇长孙,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无关紧要。
这话让下面的那些人如鲠在喉,却又难以反驳。
是啊,皇长孙已经出生了。
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大明第三代,才是真正要关照的对象,可比确定太子嫔的人选重要太多了。
朱元璋守口如瓶,没有透露丝毫内心的想法,成功迷惑了一大群底下的人,他们还真以为老朱目前是真不愿意考虑太子嫔的事情。
还是得感谢太子妃常玉燕,她成功生下皇长孙,才能堵住下面人的悠悠之口。
她生的若是女儿,这朱标纳太子嫔是不得不排上日程,想拖延也没用了。
此时,朱标在文华殿里已经呆了半月有余。
期间,他也偶尔回一趟东宫,看看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
在这个时代,照顾小孩天然被认为是女人的事情,朱标也乐得当一个甩手掌柜。
不过朱标深知一点,儿子可以让母亲照顾,但在他成长阶段,自己必须亲自辅导教育,将其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储君。
生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是为君者必须要避免的大忌,自古以来的无数例子无不证明着这一点。
“父皇的意思,就是孤的意思。”
朱标挥了挥手,口风同样也很紧,让前来试探他心迹的官员铩羽而归。
等那官员离去后,李忠走到朱标的身侧小声说道:“殿下,这帮人不死心啊,陛下那边没得到答复,就来试探殿下您的口风。”
“嗯……”朱标很是淡漠地应了一声,缓缓而道,“他们也是好意。如此朝堂之上,文武平衡其实已经失衡了,淮西勋贵一家独大,他们也是忧国忧民,为了大明着想啊。”
他这话自然有些虚伪了,但作为上位者朱标不会轻易透露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使是身边的太监。
李忠的脸色明显楞了一下,他觉得太子殿下自从当爹了以后,这城府是更深了。
“殿下说得是,文武平衡才是长久之计。”他连忙回道。
“对了,还有一事。”朱标想到了什么,缓缓而道,“如今在大漠那边经商的色目人,都是我们的人了吧。”
“差不多,自从那些色目人在以色列建国后,是走了不少,除了我们留下的内线。”李忠小心翼翼地低语说道,“殿下,这些人自小都是被阉了后送进宫里培养的。”
“那很好!”朱标默默点头。
他始终不相信那些色目人,即使他们在大漠以经商的名义打探情报。
这群见钱眼开的家伙搞不好会两头通吃也说不定。
“很好,以金银为诱饵,继续往大漠那边输送色目人内线,要竭尽所能去挑衅北元和蒙古诸部之间的矛盾。”朱标顿了段,目光里流露出狠厉之色,“李忠,你要明白在必要时是可以放弃那些人的。”
“当然,你要注意封锁消息,就说那些人是被蒙古人忘恩负义所杀害,大明已经竭尽全力地去抢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