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大明宝钞和军饷(求订阅)
方进为了大明能够早日登陆东洲大陆,可谓是绞尽脑汁,几乎是将肚子里的存货倾囊相授了。
他自然是没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落入了朱标设好的圈套里。
朱标转过身子背对着方进,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暗道:“嘿嘿,就得让你小子着急起来。着急了,才会开挂啊。”
他虽然也是来自后世,也知道在春暖花开之时,可以沿着虾夷岛、库页岛,然后是勘察半岛,再之后穿越白令海峡,抵达阿拉斯加。
与要横跨约一万五千里的辽阔大东洋相比,这是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
东洲大陆何其辽阔,早一日发现航线,便能早一日登陆这一片肥沃的土地。
毕竟位于极西之地的欧罗巴诸国,离东洲大陆的东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他们的路程是远远少于需要横跨大东洋的大明,而在方进的计划里,广阔无边的东洲大陆,连一点残羹剩饭都不愿意留给那些极西之地的蛮夷。
朱标盯着寰宇图,便顺着方进的意思说道:“东莞伯,这块大陆孤看得实在是流口水啊,只是你真的确定它有地图上所描绘得那么大吗?”
他有意地露出疑惑之色。
“这么大的一块土地,但凭借你那远房亲戚的肉眼判断,是否会存在很大的误差?”
方进也清楚自己编的话是存在漏洞的,好在这个时代因为通讯和信息的闭塞,很多东西可以一言以蔽之的。
于是,他便继续扯谈道:“殿下,臣那远房亲戚当年是坐着船沿着东洲大陆的海岸线航行了一年有余,从这一点分析,即使那片大陆纵深无法探查,但长度是相当可观的。”
“或许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不会差太多。”
朱标闻言,沉吟地点点头,回道:“伱说得也有道理。若是我们自己组建私人船队,抵达那片大陆后就第一时间去考察它的纵深有多少。”
“是啊,殿下……”方进附和道,“所以我们才要更迫切地要组建船队。臣甚至觉得……哪怕开始的时候亏一点钱也无妨,总得投入嘛。殿下,无论是煤业和还是药业,我们都挣了不少钱。”
“将来我们还可以在卫国公的的封地台湾岛上,购买大量的土地来种植甘蔗,然后熬出大量白糖。殿下,这可是暴利啊!”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方进身为东宫近臣,脑子里一旦有好的赚钱点子,必然第一时间找到朱标,拉他入股。
有太子殿下给自己当靠山,自己的公司在大明境内还不是畅通无阻,甚至将来在整个世界都可以为所欲为。
当然方还存着一个小心思,让朱标甚至让整个大明宗室都品尝到了这种公司化商业模式带来的好处。
如此一来,这个古老的帝国便可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改变原来以农业为重的模式。
此刻的大明,还是以农业为主。
帝国顶层的权贵们,也是这个制度的最大利益既得者。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对农业产生巨大冲击。
顶层权贵们必然会为维持自身的利益,遏制商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尖锐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的资本想要发展,商业想要繁荣,唯有将这个天下重新打一遍。
如果要从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唯有让顶层权贵们享受到商业资本带来的利益,是远远多与农业的。
这也是方进计划里的重要部分,从潜移默化里去改变大明的结构。
如今的大明只有六千余万人口,若是能够将海外广阔的领土收入囊中,即使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扩张带来的红利。
方进的心思,朱标也能猜到一些。
他也不会去点破,故意顺着对方的意思,而自己则化为一个开明的太子,去采纳对方的意见。
当然,穿越者不止方进一人,朱标的手里还有其他棋子。
“对了,之前神医伯子文也找过孤。”朱标淡淡而道,“大明皇家医学院已经建立了,他还特意培养了一批女医师。这些女医师都是勋贵或者是朝廷高官之女,将来也会负责后宫,还有朝廷要员家中一些女眷的病情诊断。”
“只是孤担心啊,这些女医师的经验还不够。”
方进笑道:“这倒是可以多多练习。臣觉得虽然说男女授受不亲,但这些女医师可以为年幼的男童看病。如果将来人数足够了,也可以为应天府那些普通人家的妇女儿童看病。”
他的话,也正合朱标之意。
虽然朱标极为反感后世那些只要特权不要责任的拳师,但站在一个上位者的角度,女性数量占据了天下人口的一半。
若是能解放这些妇女的劳动力,帝国的经济生产总值虽然不至于增加一倍,但是四分之一也是有的。
一半人口的女子,若真是一直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年长妇女,天天围在一起谈论八卦,这对大明的建设又能有什么帮助呢?
所以如今这第一步,便是先从这些勋贵之女开始。
“老方,勋贵之女有活干,但普通人家的女子,也应该给找点活啊。”朱标淡淡而道。
方进回道:“妇女倒是可以从事一些纺织方面的工作,但普通人家大多数还是要带娃的。所谓的男耕女织,是男的在地理种田,女的在家里一边带娃,一边织衣服。”
“如果孩子太小,妇女去工厂干活是不现实的。”
“那等孩子大点?”朱标又问道。
“这……殿下,人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小孩。”
朱标恍然,自己竟然忽视了这一点。
这个时代,无论是富贵还是贫困之家,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小孩。
他还是太操之过急了。
“所以只有富贵之家的女子,才能再生育之后,还有精力去工作。因为她们的孩子,会有人帮忙照看。”方进分析着,“普通人家的女孩,在结婚前还能参与劳动,结婚后基本很难了。”
这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那只能让富贵人家的女子多多参与劳动了。
要不然这些权贵们的妻妾天天忙着在后宫勾心斗角,这对国家又有什么意义。
朱标若有所思地说道:“有不少女子成婚太早,十三四岁身体都没长完全就生育的话,其实有很大风险。”
方进顿时生起了一种知己之感,回道:“殿下,是啊。这一点子文兄也提起过,十六岁之后生育的话,风险会降低不少,当然最好是十七八岁!”
比如太子妃也是十七岁成婚,十八岁生育,加上她本身身体素质不错,第一胎算是顺风顺水。
“也是,这个观念的确得让神医伯去多多宣传。”朱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