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 第230章 盛世下的饥荒和对策

第230章 盛世下的饥荒和对策(1 / 2)

 推荐阅读: 地窟求生:开局食物增幅三十倍 徒儿,你无敌了,下山祸害老婆吧 龙隐寒门 遨游影视诸天 长生仙武:从命格逢凶化吉开始 洪荒之大道成珠 带着影视系统重生香江 妖鬼觉醒灵气未复苏,我出手横扫 短跑之神 财阀倒追:闪婚娇妻求抱抱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231章 盛世下的饥荒和对策(求订阅)

朱标离开御书房后,喊上方进、徐辉祖、陈珪等人去了一趟户部,了解了大致的灾情。

其实从大明立国以来,全国各地一直有各种灾情,但像今年这么大的水灾还是头一次。

不过想想大明立国也有七年了,加上大好河山又被前元霍霍了将近百年,如今才爆发大规模的水灾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此刻,不止是朱标,连方进的脸上也比较难看。

相比较之下,徐辉祖和陈珪等人的脸色虽然也有些阴沉,但悲伤之情并不明显。

众人的表情,都被朱标尽收眼底,他随即轻轻叹息一声。

如果说对普通百姓的共情能力,这些古人的确远远无法同他们这些穿越者相比。

在这个君君臣臣的封建时代,还是需要多多经受民族主义的洗礼。

要不然将来异族打过来,许多人又会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殿下,大明年年都有地方闹灾礼,江南在这边还好,北方山陕边地,黄河边上的中原等地,还包括淮西等地,隔三差五不是闹旱,就是洪水!”户部官员拱着手地汇报着。

他看到太子殿下面色难看,也变得格外小心。

其实在这位户部官员看来,天灾非人力可以阻止的,发生了那就命不好。

再坦白点说,古往今来发生的天灾那都是因为坐在那把龙椅上的人不休德行,上天才会有所警示。

以往的那些仁义之君,每遇到了大的天灾就会下罪己诏。

看以当今圣上的那种暴虐脾气,哪个官员活腻了会向他提起“罪己诏”这事啊?

何况眼前这位太子也绝非一个善人。

不管别人怎么想,总之在他们这些读书人心里,凡事闹天灾的,那肯定是皇帝老子背锅。

“你们户部的救灾粮食拨下去了没?”朱标又问道。

“殿下放心,臣以及第一时间让各地粮仓开仓救济。”户部官员立即回道。

“那为何应天府里来了这么多的流民!”朱标面色不善的说道。

“殿下,受灾的人是成千上万啊,总会有人被遗漏。也有可能是一些山贼逃犯假装成受灾的流民混入其中,所以臣觉得殿下是千金之躯,最近可不要再出宫了!”

好你个老油条,这话题说着说着竟然还能扯到孤的身上。

方进的脸上也是异常难看。

若是后世的官员如此说,被新闻媒体曝光了,多半就要社会性死亡了。

这个时代的官员虽然活得有些战战兢兢,深怕第二天起来就脑袋落地,但好处也有不少,平时没有多少工作量,能躺平就躺平,能摆烂就摆烂。

即使老朱制定了考成法,可依然是形式大于意义,毕竟国家太大了,官僚之间几乎都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裙带关系,你一个人哪怕加上亲军都尉府的人也不可能监督得过来。

朱标在户部又呆了一会儿,觉得打听不到有价值的消息便离开了。

“走,我们去宫外瞧瞧!”朱标一挥手,带着几分怒意道。

“殿下,刚才那刘大人说……”陈珪有些担心地道,“万一有恶人混入到流民之中。”

朱标冷冷道:“他们只是希望孤一直窝在深宫之中罢了,见不到外面真实的世界。何况孤即使要微服出宫,也不会是一个人出去。”

方进也道:“殿下所言甚是,为君者的确不过只呆在深宫之中,多多出去走走,才不会被那些奸臣所蒙蔽。”

他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确是一个雄才,老朱给所有皇子皇孙定下了规矩,所有人成年之后必须去凤阳演武,而不是天天窝在宫里读什么四书五经,听那些儒生教导。

只是这么好的传统,后来都被荒废了。

“孤已经有数月未出宫了,将来还是得每一个月都去外面走走看看,甚至还得走出应天府,去其他地方看看。”朱标仰天长叹道。

徐辉祖和陈珪尚未开口,方进回道:“殿下所言甚是。”

他来到这个时空也有七年了,他也深知治理国家的不易。

一个皇帝,即使本事再厉害,手段再高超,天天生活在深宫之中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好,孤就出去看看如今的应天府是什么情况!”朱标点点头道。

于是他们一行人乔庄后便出了皇宫。

应天作为大明的都城,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

尤其是在皇宫附近,是一片热闹喧哗的景象。

街道宽阔笔直,两边都是粗大的垂柳,有贩夫走卒坐在绿茵下休息,有货郎小贩卖力的吆喝。

不远处,还有那些三层楼高,挂着招牌和幌子的商行,有卖布的,卖粮的,卖酒的,卖糖的。

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热闹,这里的人看起来是那么平和,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希望,这里的人都长这一张带着朝气的脸。

但朱标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反而脸色有一些阴沉。

闹水灾的情报不可能有错误,可在皇宫附近的地方,为何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原因很简单,那些流民多半被这帮当官的赶走了,理由嘛多半是有碍市容。

对于官老爷而言,这面子工程几千年以来都是一脉相承的。

朱标穿着一身便衣,在街上随意地走着。

他身边同样是来自亲军都尉府便装的侍卫,虎视眈眈的看着周围的人群,各个都像积蓄力量的随时可以暴击的豹子一样。

朱标挥挥手示意那些侍卫站远点,实在有些太引人注目了。

他自己也学过一些武术,手下带着兵器,身旁的方进、徐辉祖、陈珪个个都是好手。

朱标觉得自己又不是温室的花朵,当年连北征都去过,在京城这里还担心自己的安全不成?

“走,去远点的地方逛逛。”他下了命令。

一行人走出了繁华的街道,来到一处不显眼的隐秘街角,在一处简陋的屋檐下,看到两个人跪在那里。

一老一少,一男一女。

老人的胡子头发都显得苍白,脸上的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带着深刻,且沧桑的痕迹。

他伸出瘦弱无力的手臂,掌心向上,浑浊的双眼中似乎没有任何的神采,干瘪开裂的嘴唇在见到路人的时候,会发出有些含糊的音色。

“大爷,行行好,赏口饭吃,大爷伱老积德行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