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辽东形势,新的棋子高丽(求订阅)
这一次,在没有蓝玉这个外敌北伐的情况下,蒙古诸部自己都乱成了一锅粥。
瓦剌部联合其他蒙古部直捣了北元王廷,但百密一疏却在明军的掩护下,脱古思帖木儿一家成功逃脱。
也速迭儿大怒之下,通过那些色目人提供的线索,将其他的忽必烈后裔杀戮一空。
然而他这种冲动的行为,一下子引起众怒,被蒙古诸部群起攻之。
即使脱古思帖木儿是真的谋害自己的父亲篡位成功,但跟其他的忽必烈后裔又有什么关系?
建立大元的忽必烈,才是蒙古人心中的正统。
忽必烈的后裔,是黄金家族里面的黄金家族。
于是在偌大的草原,无数部落谁也不服谁,开始了昏天暗地般地乱战。
也速迭儿不是无智之人,用兵也有章法,只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回过神后也知道自己惹了众怒,干脆躲在瓦剌部里不再出来,反正你们也奈何不了我。
至于瓦剌部的那些首领,虽然和黄金家族之间有世代联姻的传统,但并不意味着在对方衰弱之际,不会有另起心思的想法。
反正忽必烈的子孙除了逃亡大明的脱古思帖木儿一家外,都已经被也速迭儿屠光了。
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也速迭儿立为新任的傀儡大汗,蒙古帝国第十八代可汗,尊号卓里克图汗,号称要统领草原,重先祖上荣光。
瓦剌部真正的首领是绰罗斯·孛罕,自封蒙古帝国太死,其人老谋深算,也速迭儿也只不过是他利用的工具罢了。
很快草原上就形成了两股势力,一个是瓦剌部;一个是其他黄金家族为首的鞑靼部。
忽必烈以及其子孙的胜利延续了上百年,而阿里不哥的后裔寄生于瓦剌部里百年,其他的黄金家族又怎么可能会真的对也速迭儿服气?
至于绰罗斯·孛罕,你都不信孛儿只斤,也配来命令我们?
于是在朱标的谋划下,草原上的两股势力提前了十余年出现,而这一次区别在于脱古思帖木儿一家成功逃亡到了大明。
当脱古思帖木儿一家抵达应天府的时候,朱标是亲自出来迎接,算是给足了面子。
当年两人开怀畅谈,同游秦淮河畔那一幕还历历在目。
如今时过境迁,朱标的太子之位越发稳固,权柄日盛,而脱古思帖木儿却从蒙古大汗成为了仓皇而逃的亡国之君,这个境遇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大明太子危难之中伸出援手,让脱古思帖木儿感激不已,但寄人篱下,又让他整个人战战兢兢。
他的两个儿子天宝奴和地宝奴倒是第一次来到大明,感到非常好奇。
朱标也悄悄观察脱古思帖木儿,此人虽然情绪有些颓废,但也能感受到其内心的强烈不甘。
只要还有野心,那一切就好办。
朱标二话不说,直接在应天府成立了“北元流亡政府”,脱苦思帖木儿依然是大明唯一认可的蒙古大汗,对于瓦剌部的定性直接是乱臣贼子。
大明朝廷这边甚至玩了一手杀人诛心的把戏,信誓旦旦地咬定这也速迭儿绝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理由就是阿里不哥的后人寄生在瓦剌部上百年,百分百已经被串种了。
大明这边直接借着强大的舆论控制力,在短时间内就将此事渲染地天下皆知。
朱标还语重心长地告诫脱古思帖木儿,安心留在大明,多多学习,多多读一些华夏的各种古书,从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教训,用人的智慧。
你要好好养精蓄锐,在应天府的这段时间只是雄鹰暂时的蛰伏。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迎来重返草原的时机。
带着强烈不甘的脱古思帖木儿,在听了朱标的教诲之后,也是深以为然,便静下心在应天府住了下来,经常出入国子监阅读各种古人的书籍来充实自己。
大明朝廷这边,也在朱标的示意下和鞑靼部进行一些贸易。
要知道蒙古帝国时期的贸易是非常发达的,因为他们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当年成吉思汗为了贸易之路的安全,不惜发动远征。
所以数百年下来,黄金家族积累了海量的财富,这不是瓦剌部能够媲美的。
尤其是储备的金银,在元朝忽必烈时期推行纸钞的时候可是收拢了大批金银,据礼部的记载,有一部被元世祖赏赐给了众贵族,还有一大部分被运回了草原储藏。
朱标和朱元璋这对父子俩就盯上了草原上的海量财富。
他们俩人就坐后,便交谈了起来。
“父皇,今年草原打得这么激烈,加上冬天又有白灾,我们大明又可以从鞑靼部那边狠老一笔,当年前元从中原和世界各地运作的金银,终究会到了我们大明的国库里。”朱标笑呵呵地说道。
朱元璋也是满意地点点头。
当这些成吉思汗的后人们用大量财富来购置大明的商品时,他们手里的筹码也就越来越少,以后更是任由大明拿捏。
“标儿,伱这事做得很好!尤其是处理北元大汗这一家,让他们在应天府住下来,我们大明也随时有了插手草原的理由。”
朱元璋顿了顿,又道:“还有一点,也彰显了大明天朝上国的风度。比如之前占城的王子也是这样,将来其他国家发生了内乱,大明也可以光明正大地收留这些流亡的国君,故技重施。”
如此一来,这天下任何国家都可以被大明随意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