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回来点途中遇到了战斗,损耗了几架,现在只有22架,这样,你派点教官过来,帮忙培训培训,到时候互相空中掩护!”
袁飞:”好,老旅长,没问题!我让小杨直接和你们对接吧。”
旅长:“之前你的卫兵?我听说还和李云龙的爱将打了一仗,这小杨平时怎么样?“
袁飞:“平时真是蚂蚁搬青蛙,那叫一个顶呱呱!”
旅长:“哈哈哈,满嘴顺口溜,不知道还以为你要考伏龙芝呢!行,这趟没白来。”
一边是热火朝天开工的工厂,另外一边,袁飞的征兵工作,比想象中的顺利。
时间仅仅来到八月中旬,39个新营,征兵工作全部完成。地方团,也全部组建完毕。
毕竟地方团是不占番号的,直接地名加团,处理起来很快,叫是叫团,但是实际战斗力、是低于主力部队营级,一般也是安排主力部队副营级干部过去担任团长。
而且这种团,可以说是政委比团长大,袁飞的主力部队现在都是政委团长平级,各自都在一个方面是一把手,纵队级方面,袁飞毫无疑问的一把手,老潘也只是级别在那摆着。
原本的两市13县,经过水泉之战之后,变为了三市15县,也就是需要15个地方团。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处。
15个正副团长的位置,可以安排掉很多人。
比如说某位副营长,受过重伤,留下了病根,不能跟着一线部队打,但是又想继续抗日,能力上也说得过去,就可以安排过去,毕竟剿匪维稳,比起抗日,那可太安全了。
这事,政委潘磊特意提出来过。
潘磊:“老袁,我认为三个市级的地方团,级别上或许可以高半级,团长可以安排为正营级或者副团级。”
袁飞:“我认为副团会好一些,以后可以在这三个市级地方团中加入教导连、营,平时可以训练民兵、新兵,战时教导连、营可以直接扩编,如果战争真的进展太快,我们也需要临时大动员啊!”
潘磊:“我也这么认为,好,晚上开会的时候,我提出来!”
袁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