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一步明牌,但是仍值得推敲。
第一是兵力的问题,鬼子对晋东纵队能投入西线,也就是榆赐这片的兵力有误解,目前看来,把会动的都带上,最多再增兵3-4万人。
这种规模37师团不至于被马上干掉,太原过来并不远。
第二是谁将谁军的问题。
看上去是第四支队、一旅把水搅浑,把鬼子的主力往纵深吸引,实际上鬼子很容易反制。
你不是喜欢冲吗?我给你冲,我不管你是张大彪还是沈泉,我不吊你,我就让部队往平原入口处堵住,让八路后续部队进不来。
届时,一旅、第4支队没有退路,就要面对至少两个师团的围攻。
...
双方到现在为止,还能算是势均力敌,只要安达敢对赌,直接放空后方,就去平原入口死磕,起码不会太亏。
但是安达二十三,两边都不想丢,认为八路的后续部队不会太多。
部署上调整为兵分两路(或者说是四路),一个旅团继续处处阻击突击的张大彪部、沈泉部。
另外一个旅团,分别分出两个大队守备大乌山和长凝附近(一开始就在,这俩地方没打起来),剩下的兵力则是向平原入口攻击。
但遇到了第四支队补充团的阻击。
交战非常激烈,起初补充团毕竟不是主力,武器都是和地方部队一样,物资补给单独一套,因为武器、口径都不同。鬼子自然是节节胜利。
但很快,安达就发现问题不简单了。
除了刚开始交战的小半个小时,之后一个联队加一个大队的兵力,推不动补充团的战线。
但武器上,就是八路称之为“补充团”的编制的武器,汉阳造、中正式。
安达:估计是八路殊死一搏,正常!
直到凌晨四点,后知后觉的安达才在太原35师团的提醒下发现了问题。
一旅冲击力太强,很快就带着第4支队冲出来37师团的阻击圈,阻击阻击那基本上是少打多,一个旅团阻击一个旅那不叫阻击,那叫决战。
毕竟还是四个轮子快啊,鬼子跑不过一旅,能在前面阻击的兵力毕竟少。
当时安达一看,拦不住了,干脆不拦了,留下一个联队守备,另外一个联队调回来加码。
他估计八路还要往回走,在他眼里再往前走就是狼窝,留在原地,等着便是等着被围歼。
但事实就是,一旅冲出来之后,还真就是不动了。
35师团也觉得奇怪的不行,就下令安排在城外的“混成”伪军(编入鬼子做军官),打打看,八路在搞什么鬼。
不下令不知道,一下令就知道这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