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一看,已经日上三竿,还有阳光下,站在门口一脸不知所措的警卫小曹。
“嗨!!!”
一声怪叫从耳边响起,吓得潘磊直接跳了起来。
“老袁!!过分了啊,你啥时候来的。”
“至少半小时了,听你嘀咕半小时了!”
潘磊正好借着这个机会问道:“老袁,部署之巧妙让我瞠目结舌,可是,这样打的话至少一星期,我总感觉即使让我指挥,不用七天。”
袁飞哈哈一笑,说道。
“确实,这不是打仗的阵型,这是施加压力的阵型,如此布置,其每一部的压力都是极大的,想要让某一部好过一点,必须白让土地。”
...
情况自然和袁飞说的一样,天刚亮,就调停完毕。
双方都发报声称走火。旅长那边说,收到高德地部投敌的消息,马上进行围剿。没想到天太黑认错人了。老西那边,就说清理门户的时候走火和友军打起来。
而“罪魁祸首”李云龙,把战略威慑直接拉满。
一夜拿下娄烦县城,击溃整个伪军师,虽然有突袭成分,但也是展示战斗力的手法。从出手到结束,不到7个小时,一晚上就干一掉个主力师,还有几个师够打的?
当天早上10点,就把站下来的娄烦城交给了李二麻子团。
把活的高德地和鬼子特派员都交到了旅长手上,由旅长负责转交。
自己则带着清缴所获离开,这一夜的突袭,连人带枪拉回来3500多人,活生生一个团。
问题就在于,三个师,大概有1.3万人,围攻程瞎子一个团,伤亡是程瞎子的三倍以上,根本气不过,营以上的冲突劝开了,但连、排、班的冲突根本停不下来。
无非是一闹大了,就说没有电台,没有通知到位,说是停战,实际上战斗一直没停,都是异口同声的说没在打了。
而让真正让人紧张的,是袁飞排开的10个支队,就站在程瞎子后面,老程现在也是感觉好的不行,自己一万来人在前面闹,后面十来万在给自己撑腰。
阎老西也没有办法回应,只能选择退守,接受新一代主宰的凌辱。
J在报纸上公开质问为什么只在阳曲布置一个旅和几个连番号都没有的新编团。
“经总部研究决定,太岳二分区772团,和周边71团,换防至阳曲一带,晋东纵队换防至南部休整。”
如此一来,老西更被动了。
程瞎子自己走就算了,还从新军中带走了最后一批心向八路的部队,新军本身就是共同组建的,自始至终一直在争夺控制权。
要不怎么说太岳、晋东双双做大,不只是拿下了地盘,发生此事之前也吸纳了大概1.2万人左右的新军。(说是新军,其实从38年就开始打仗,多数是优质老兵),也就是吕梁区域的某纵,本身是抗日队伍,只在抗日这件上有立场,所以过程上没有流血。
细节上不做阐述。确实是实打实收到人了。
这是大头,算上小头,合计吸收成品部队接近两万,本身应该平分,袁飞用36门野炮(长治军工厂一个季度厂量)换了五千人。
这只是计算成品部队,各种战役遗留,被迫上山的散兵游勇,也不少。
发展为合计大概23万的部队,
而袁飞这里,倒也确实需要整顿一下。
开战前,大概有11万人(计入补充团),战损在一万左右。
得到收编伪军补充1.2万人,在太原榆赐个市区,收拢各处的散兵、游击队又得了6千人。而这次小冲突,人数不减反增,收编了3千多人。
吸纳新军1.5万人,加上从晋察冀划过来五个团1.2万人,太行划过来三个团5千多人。
粗略一算,人员净增4.3万,真正意义上的越打越多。计入非鬼械的补充团,规模16万左右。
问题也存在,来源太杂,而且是一次性的,整编起来需要时间。
至于新编部队,那就太多了。
在老根据地,水泉、长治、晋城一带正在组建8个新的步兵团,两个野炮团,一个骑兵团。
在新占据的地区,划分上,独占整个太原盆地,关是第一批次,就是组建12个新编步兵团。至于炮兵,则是还处于待定状态,现在太原军工厂的火炮产能还无法估计。
当然,各部算法也是不太一样的,袁飞这个算法是不算新兵,袁飞这种整营整营训练的方式,确实不合适计入队伍人数。
但旅长那边的搞法,是可以计入的,吸收了新兵,短暂的新兵期之后,由老兵带着,实打实在部队里成长。
在规模上,旅长的太岳也有了很大的规模。
不难看出,筱冢周遭,一个个庞然大物正在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