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经典的,速通山海关路线。
在山海关外不走辽西走廊这条路,走“石嘴子—响水村—庙山口—新堡子村”,直接插到山海关后方。
既可阻击关外敌人,又可以和关内的23支队一起夹击。
最终的结果,是很明显的。
鬼子留在这里的守备,显然挡不住山纵,完成穿插后。
“山纵一小时二十二分速通山海关,孔捷一战封神!”(玩个梗,小编个人没有立场,国家的立场就是我的立场...)
将关东军主力挡在了关外。
南北都能相对稳定一段时间,那就是“吃饺子”的时间了。
总攻自22日晚开始,此时鬼子数量已经下降到11.5万,控制区域也小道只有大概40平方公里。
相比起别的情况,鬼子不怎么投降。袁飞也没有制定战略上的穿插打法。
支队、团、营自己要组织穿插是可以的。
当这么多人聚集在这么小的区域内时,炮兵的准度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是野炮,10万发炮弹,就可以把这个地洗一遍。
而现在,已经脱离被包围状态,晋地补给源源不断送过来的情况下,勉勉强强能洗个地。
以炮兵为主要力量,这是袁飞的计划。
能用大炮洗地,就不要战士冲锋。
计划是这样,执行起来之后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多余的。
尤其是三纵,那是杀红了眼,冲起来拉都拉不住,要问基层的指导员、教导员为什么跟没有一样。
他们带头冲的,被围殴那就,三纵的怒火不是那么好消的。
这一点冲成这样,其他地方也被带动,毕竟就那么大个地儿,想不察觉都难。
22日晚8点,至26日中午3点接受了33师团的投降。
此时33师团只剩下411人。
91个小时内,13万鬼子葬身于此,只有1万余人通过投降,或者被俘捡了一条命。
不是说这样的大行动只消灭了14万鬼子,而是能活到反包围圈行成的鬼子只有14万。
事后统计,整个北线作战,消灭鬼子在22万左右,伪军4万有余。
至此,鬼子失去了和袁飞再进行势均力敌决战的机会,转入守势。
八路的损失在7万至8万之间。战损比已经超过1:3。
如此奇局,能在短短14天内如此剧变。人们后来总结,五大奇事,促成此大胜。
一奇,二纵强攻三天三夜,击垮第五师团,吹响反攻号角,干掉鬼子的傲气。
二奇,四纵连进10天10夜,推进340公里战线,击垮鬼子右防线。
三奇,沈泉三纵硬抗近20万大军三天,岿然不动,打消鬼子以点破局的希望,在一纵开始拉动战局之后,鬼子已经看不到一丝获胜希望。
四奇,一纵养精蓄锐,三天击垮两个师团,5天击垮3个师团。参战的14天内先后击垮105、10、53、炮兵集群、33五个师团,为歼敌之最。
也是这次之后,李云龙将其视为一兵团的“程瞎子”,亲娘养的,吃小锅饭的。
五奇,六纵加几个独立支队,就拦住了鬼子南兵团。徐士更是以1.1万人抗住5万鬼子猛攻10天。完成战场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