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霍夫,三德子第九集团军重兵集团所在,位于第九集团军防线的后侧。
从袁飞的视角来看。
这一条线以西向东的布置依次是帝国师在最后,中间是87、102步兵师、ss87通讯师,最前方是403警卫师。
403警卫师有完整成体体系的堑壕工事,后两部则是集结待命状态。
就在三德子忙着处理“神隼”问题时,袁飞明牌出击。
在奥廖尔神罚的第二天上午,冯.莱曼真正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感觉。
天刚刚亮,至少220架东方神隼完全控制了这片天空,现在不需要那些报告了,刚刚起飞就被击落的帝国雄鹰证实着今天倒是不平凡。
距离战场最近的机场74公里,冯.莱曼怀疑对面的疯子把所有轰炸机都安排在了这个机场。
每波150-200架飞机,再过一个多小时,就是第二波狂轰乱炸。
到是没有一发航弹落在前沿阵地,炸的全是炮兵阵地,好在知道东线的飞机打不过神隼之后就搞好了掩体,损失还能接受。
衔接非常迅速。
上午11点,一发接一个的信号弹连绵百里,上千门100毫米以上重炮对着预定目标集火。
根本不等炮火结束。
由中岛97式战机指引,袁飞部14、15、16三个纵队在南北80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了全面攻击。
从奥廖尔南侧的叶卡茨到博尔霍夫,一时间炮火连天。
双方都适应大规模交战,施特劳斯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最优的选择。
从开战半小时的寥寥几封封电报马上就得到了一个结论,前线不适合硬扛,这些北野战士装备最多的是99式步枪,枪法也不错。
但作战习惯却是重火力掩护,拿着冲锋枪贴脸打,既准又狠,而且有空优火力优势。
纵使在局部有坚固的工事,也未必能在这种情况下扛住狂轰乱炸。
下令后撤。
无非也就是后退几公里罢了,后方依旧有挖好的堑壕,对于三德子士兵来说,就是从第一道堑壕退守第二道堑壕罢了。
退出八路的重炮射程的同时,己方火炮能覆盖的战场也越大。
也是“防守反击”那套理论。
第一层阵地本来就是要丢的,把对面拉到中间打,消耗一下再搞反击。
两个阵线中间的这段距离3-4公里,布置了地雷、铁丝网等,想要从其中通过,难度不小。
而一旦进攻方的主力被拖在了这样的区域,要么被雷炸,要么就是走被人架着枪的路线,很容易被消耗得人困马乏。
问题就在于,攻击的突然性足够,打破了施特劳斯在计划的在3-4公里的中层节节阻击,少了这个环节,重机枪隔的太远打不准了,如果密集是重机枪,天上的神隼就要笑开花了。
但起码,袁飞的坦克是不能随便冲了。
只能用重刑犯和配合作战的鬼子一点一点前进。
时间来到晚上9点。
筹备那么久,而且靠着空军的情况下,哑火了。
第九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斯看了十几份报告,得出了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