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风与刘旺一商量,罢了!拐点上游不管了,就整自己村里这一段。
妥了!再次轮到“现场总工程师”上场。
正明从上游把仙女河的水撇往前头江。
请人把河道两边,除了正儿八经树木,全部清理干净。
挖掘机正式进场,清淤。
因为水量急剧减少,河道宽度倒是能与水量匹配,所以需要拓宽的地方并不多。
清淤拓宽之后,河两岸全部砌上石块,再用水泥粉刷一新。
河道整治好后,在两岸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每隔两米栽一棵树。
然后在靠近田的一侧修一条两米宽的水泥路,方便村民种田运送肥料、秧苗和谷子等。
在靠近村路的一侧本来打算修一条一米宽的水泥走步道,但是考虑到靠村路,干脆把那条村里一起修了水泥路,从上塘村的拐点处,一直接到大江塘的走步道。
然后把仙女河与大江塘连接处的石板桥给掀了,重新修建了一座六七米宽的新桥。
三江塘下游的渠道重修之后,不便两岸通行,也在田塅主路修建一座新桥。
还剩一个问题,大江塘岸上倒掉的青砖围墙怎么办?
当时考虑是在岸上重建一路围墙,在三汪水塘整治好后,发现建围墙并不好,没有实际的作用,反而影响视野。
熙风和刘旺商量一番,决定不建围墙,只把靠近田塅的围墙和门牌坊再修缮一下,避免动物跑到田里去造祸。
把原先通往田塅的主路与围墙交界处的栏板撤掉,缺口封掉,把青砖围墙连接起来,把第一排房子、大江塘、稻田交界处的走步道设为通行口,增设一个铁门,美观方便适用。
最后,在三汪水塘沿岸建设时下最时髦美观的护栏,把三个水域分别圈起来……
完成了!完美了!仙女河、大江塘、中间塘、三江塘全部复活了,从上游往下,连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还有一块地,熙风想一并整治了。
三江塘那棵老樟树下的荒地,化田不成,种菜不行。
混凝土浇筑出一个场地来,连接到三江塘的走步道,安装上娱乐健身器材,点缀一些耐阴的花草树木,这块地包括老樟树也加入到了三汪水塘的整体核心。
大江塘、中间塘续了大概浸没塘岸一半的水,两汪水塘都放进了许多鱼苗。
三江塘重新种的莲,长出了秘密麻麻的荷叶,占满了整个水塘,比清淤之前,更加茂盛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