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臣,世家权贵们将平民视为蝼蚁,严苛的进行愚民,读书的只有贵族和寒门。
而所谓寒门不过是没落的权贵,被歧视的平民没有读书科举的资格和条件。
他们不知道,也不在意他们歧视的平民也有七情六欲,也知道开心,难过,也会疼痛,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他们也有勇气,也有被忽视的力量。
一批批的平民悄悄的逃往秦国,明明在眼皮子底下但是玉国的贵族愣是没有得到消息,以为是平常的逃荒,将百姓挡在城外。
殊不知他们并没有停留的意思。
“一个国家,占据人口最多的永远是平民百姓,三教九流混杂的百姓们、最是爱说道东家长,西家短的村口老太太们没有秘密可以保存,但是他们竟然愣是将消息藏了下来。”
“一个国家失去了百姓的信任,被百姓不约而同的隐瞒,这是多么的可怕。
可那些声色犬马的权贵们仍旧沉浸酒色,被繁荣被酒色迷了眼。”
楼月凌看完急报后,也知道了玉国的骚操作,感慨连连,脸色十分难看。
秦临颔首,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他们做出的这些事在他看来是必然的。
也并未为被欺压的流民痛心,同情。
他们秦国一年以前若不是他散了大量大量家财,砍了许多犯事的大臣、世家抄家得来的大量金银珠宝用来购买高价粮,回国低价限量的出售给百姓。
暂时稳住了秦国,秦国的无数百姓和他们这些别国的流民又有什么不同。
秦国的百姓有他,而其他国家的流民有秦国,有什么好同情的,他们秦国给他们宣传的东西都是实打实的。
只要他们肯努力干活不说生活富足,但吃饱穿暖,年年有余粮那是可以的,甚至不说远的了,来年的旱灾和蝗灾也能过的过去,不用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他们可是比从前的秦国百姓们幸福的多,有什么好值得同情的。
秦临抬头看了楼月凌一眼,并未反驳什么。
“凌儿真是未雨绸缪。”
楼月凌倒是没有发现秦临的想法,她听到了秦临对她未雨绸缪的赞叹,她叹息了一下,
未雨绸缪?唉~
她庆幸她借机设立书肆,增加行商,让秦临下旨秦国的行商必须接受、护送流民来秦国,秦国会补偿损失,进行奖励。
她又对她的未雨绸缪又用上的不庆幸,不轻信他们被那些皇帝,大臣统治,不庆幸他们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凄惨。
楼月凌为流民们感叹了几句然后开始埋头干活,她肯定会迎这些流民来秦国的,流民来秦国后事情也很多,她事情很多,没有时间为他们感同身受。
她奋笔疾书的将她的计划写出来,晚霞穿过窗户,洒落到楼月凌的身上,在霞光中认真写东西的楼月凌更是美丽。
待到最后一丝晚霞依依不舍的离开楼月凌,她终于写完了。
“阿临,你来看看我写的计划怎么样?”
秦临听闻抬头,接过楼月凌递来的计划书。
忽然他愣了一下,用手抵着唇,忍不住的轻笑出声。
“凌儿写的很好。”
秦临知道楼月凌没有经历过人间疾苦,对人的恶也没有经历过,只是人的传话,文字的书写到的,
只会在知道的时候感同身受那么一小段时间,也可能持续几天,几个月,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淡化当初的情绪,到底做不到烙印在心底。
她行事多了几分未经世事的善良和天真,在官场本是大忌,但是有系统,有他,有有求于她,有得她恩情的等的护着她,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且凌儿得到了民心,自己又是聪慧听劝的,也从不去危险的地方,身边守护的也不会随意的将她们支走,对自己的安全很是重视。
再加上她的善良从来不是建立在损害秦国,损害他人利益上的,甚至还有利于秦国有利于他人。
他们都非常支持她的善良。
听到凌儿对各国流民的同情,怜悯,他本以为凌儿会……没想到她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