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主将的将士们别无他法,只能跟着墨秽,贸然的在敌军的精密谋划中盲目拼杀,希望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他们本就是被围攻的弱势方,盲目凌乱的厮杀如何能突出重围?
所以结局就并不难猜了,那场战役我军全军覆没,只有武艺高超的墨秽在重重包围中杀了出来。
可他出来后所想的第一件事并不是那些为凡嘉守疆扩土出生入死的将士,而是第一时间骑马飞奔回了凡嘉,连身上染血的战袍都未褪下,血腥之气随着战马奔驰飞快的在皇城蔓延,衣角淋落的血迹在凡嘉大道上染出了几日都擦洗不净的血红。
听闻,这些血出自敌军派出的一路追杀他的人。
所有人都不知晓他是为了什么而回来,只知道他置数万将士性命于不顾,临阵脱逃,其罪当诛!
但不知为何,皇上并未处罚他,只是削了他的官职,领了一百杖,将人打了个半死丢回了原先的将军府。后又在百姓的抗议中,将人赶出了皇城。
至于将军夫人,后来便再也没有人见到过她,有人说她一开始便因为墨秽将军成亲不满一年便离家而生气出走,也有人说她是在墨秽出事后怕被牵连连夜逃走。不过真相到底如何,无人知晓。
除了墨秽之外,另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主角便是杨绍了。
当年墨秽领兵出征走的匆忙,竟连自己的副将杨绍也不曾带上,杨绍只在家睡了一觉,没安分两年的兵营竟然便又空了大半!
更离谱的是,他随墨秽征战多年,这还是他第一次没参与。
后来有人说是墨秽一早便计划好了发疯,所以不愿意连累杨绍,这种言论使得杨绍很长一段时间也被人诟病。
但不到几日,杨绍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揭发了墨秽以往在军营只手遮天、草菅人命的证据,直接将原本便形势不利的墨秽置于死地!
那时的墨秽已经被赶出了皇城,杖责的伤口还新鲜,尚且昏迷不醒。杨绍此刻落井下石,无疑给了他致命一击。
不过百姓并不在意他对墨秽的背刺,相反的,他们认为他是大义灭亲的豪杰,能在朝臣明哲保身时出手检举恶人,实在壮义!
可惜最终检举并未成功,因为杨绍检举的相关证人均死在了那场惨绝人寰的战役中,他的物证也无法确保真伪,所以并不能直接的确定墨秽有罪,是以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虽说此一事并未给墨秽带来实质性打击,但杨绍却从一个被人诟病、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一跃成为了百姓心中大义使然、不因顾念久情便包庇恶人的大义之士,被人人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