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隐匿效果的姜维遗憾地撇了撇嘴:失手了。
这也难怪:好歹对方是一国之君,总有禁军贴身保护,岂能轻易就被刺杀?
——真被刺杀也就好了!
想来魏国因此乱起,魏军也会无暇顾及西线的战场了。
可惜啊!
姜维略感泄气,却趁着魏军没有查出他们的行踪之前,还想再次地偷袭魏帝曹叡——箭呢?
他扭过头去,看向姜虎。
不必他出声,姜虎都能看懂自家将军的打算。
果不其然,姜虎再递一支羽箭给姜维。
姜维拿来,果断地射箭!
奈何这次,有魏兵挺身而出,竟替魏帝曹叡挨了一箭。
姜维气结。
耳听魏兵急促地痛叫,重伤在身,另两名魏兵们齐齐地跑来,抬走受箭伤的魏兵,似要找军医,替人医治……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第二次出手,他和众人的位置被曝光了。
魏军看见他们了。
他来不及生气,但见有一魏将大叫:“敌袭!在那!”
把手一指,那一魏将指向姜维他们这边。
登时,一群魏兵们就往姜维他们这儿冲来。
盖因姜维他们站在山上,是故魏兵们想要包围他们,还得耗费一点儿工夫。
这时,便听魏帝曹叡沉声道:“不必追赶,弓箭手……何在?”
收到命令,那群魏兵们便停下追击,小心翼翼地返回。
并换一组魏军弓箭手前来。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魏军弓箭手们来了也没用——按照双方的距离,都超出一般弓箭手的射程范围了!
除非像姜维那样,再来几个神箭手。
姜维站起身来,一边指挥众兵卒们原路后退,退回诸环山一带,一边用俯视的姿态注视山下的魏帝曹叡——他也不清楚对方能不能望到他,反正他能望清对方!
他朝对方露出一个极其挑衅而嚣张的笑容,就仿佛在说:你们敢来吗?
讲真的,是他的错觉吗?——方才难得听到魏帝曹叡的声音……他怎么觉得魏帝曹叡似乎有点口吃呢?
会是口吃吗?会是口吃吗?……怪不得魏将邓艾也口吃,似也稀松平常呢?敢情是有魏国最高地位之人在前撑着啊!
没人能看出他叫嚣的面孔下,藏着一颗怎样的吐槽之心。
山底下,魏帝曹叡抬高下巴,怔怔地望着他,眼底流露几分恍然。
接着,魏帝曹叡冷不丁地派出一支军队,欲绕至后山,包抄姜维一行人。
姜维一行人则不慌不忙,抢先一步,从容地撤逃,逃得还挺快。
“陛下,还追敌否?”
留意到蜀兵们转眼就不见了,曹叡听到了心腹战将的询问声。
回过神来,曹叡淡淡地道:“追!朕派一万兵力,务必捉住此人,生死不论!”
听罢,心腹战将眼底划过一丝狠厉,应道:“喏!”
随后,这位战将便领一万魏兵们,追击姜维一行人去了。
目送已方队有一万兵力出动,另一战将上前,拱手道:“陛下,还未抵达五丈原,就出兵进攻,是不是有所不妥?”
曹叡道:“你可知那人是谁?”
战将讷讷道:“回禀陛下,是蜀将姜维姜伯约!”
“不错。”曹叡说,“此人既然能被大将军通缉,就足够证明这人不可小觑也。”
战将不以为然道:“陛下,姜伯约再厉害,也只是一员小小的蜀将,根本不必陛下你亲自跑这一趟……”
言下之意:战将不赞成曹叡御驾亲征。
目光一闪,曹叡不由地忆起一件事来:数月之前,蜀国丞相诸葛亮又领兵数万,欲攻占魏国城池,还联系了吴国,结果吴国响应蜀国,吴帝孙权亦率十万吴军北上伐魏,但却未果——
被魏帝曹叡亲自地率军打败!
事实了,也不是打败……是吴帝孙权不战而退矣。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曹叡亲征,迫退吴军后,有人跑来建议,建议曹叡再去仍未分出胜负的西线督战,曹叡当初是怎么说来着?——曹叡说:「权退亮胆破,大将军已制之,吾无忧矣」……
唔~曹叡必须承认:自身对吴国的重视程度,远超蜀国。
并且曹叡并不认为蜀国诸葛亮的攻击,会对曹国造成多大的撼动——有大将军司马懿在西面前线撑着,诸葛亮焉能翻得过司马懿的掌心?
甚至,当曹叡听闻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的时候,更是认定「蜀国主战派大势已去,蜀国偏向苟且求和,会蜗居益州,不思进取」云云。
总之,曹叡很快就被打脸了。
首先,是蜀军丞相诸葛亮明明病故,蜀国主力军虽已撤退,但闻姜维等数千蜀人,居然不退反进,进了陈仓城不说,还相继地拿下天水郡和广魏郡!这这这……司马仲达到底在干甚么?为甚么没发现小小的蜀将竟能夺取两郡?
再放任司马仲达的消极打法,大魏是不是就要送出几郡给蜀国了?——呵!
此是曹叡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下来……是故,曹叡干脆二度出征,一来是提醒司马懿积极作战;二来是威慑蜀国,识相的赶紧撤兵;三来是顺便接回夏侯霸。
假如蜀国愿意放人的话。
——是的!没错!蜀国无耻,用心险恶,反复无常,明明曹叡派出使臣夏侯玄带上足够的礼物和诚意,前往成都赎人,蜀国使者却隔三差五地毁约,时而说钱帛不够,时而说夏侯霸不乐意回魏国……
更有甚者,想以夏侯霸一人换得陈仓城、天水郡和广魏郡的归属!
当曹叡得知这一条件,气得都笑了,当即答应了——曹叡就断定蜀国即使得到陈仓城、天水郡和广魏郡,也没法永远地占据!
曹叡计划把夏侯霸赎回后,立即派兵夺回两郡一城。
反正又没规定说事后不准再起兵夺城不是?
当上,以上顾虑,曹叡一向话少,不想多说。
思绪万千,曹叡抿了抿嘴,只道:“朕意已决,尔等不必多言!不除此人,西线战事便不会结束也。”
战将听罢,若有所思,不再说话。
曹叡又道:“全军听令,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