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点了点头,确保郿国无隐患后,遂点兵三千,只留一千兵卒们给王赟和杨怀,尤其是让王赟统领,便出发了。
于是乎,马蹄哒哒,姜维率领三千蜀汉军,直奔五丈原。
当然,期间姜维他也还记得要绕道魏营,免得惊扰对方。
不过他估计对方已经察觉了。
不然,他为何会在后半段的赶路中,连续地发现并击杀好几个魏军斥堠兵呢?
好在对方并未派兵追击。
甭管对方是如何计划,姜维一行人总算慢紧赶慢,赶回五丈原一带。
甫一踏入五丈原范围,姜维一行人率先地遇到王平和其「无当飞军」,并从王平的嘴里知晓营地附近皆有陷阱,需得小心地绕开才行。
姜维高兴极了,遂在王平的指引下,又遇马岱、梁绪和梁虔,顺利会师。彼时,姜维也察觉己方兵力锐减了三万不到……好在「无当飞军」仍有三千之数,可谓蜀汉军之王牌,让姜维略有欣慰。
之后,姜维故技重施:让王平和「无当飞军」充分发挥速度优势,只在魏营附近进行干扰,若有魏军出动,就往山谷里逃去,再让马岱进行伏击。
而梁绪和梁虔,则领兵与他一同返回五丈原的蜀汉营。
就这样,姜维带兵回到目的地,其麾下兵力又达三万左右。
然而,只有三万人马,又如何对付得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
啧~果然是不能正面硬钢,还得施计,加以辅助才行。
姜维郁闷之余,又见整个蜀汉军杀气腾腾,一副要与司马懿和其大军同归于尽的样子就来气,吩咐众兵卒们修整之余,带上梁绪和梁虔,连同一群亲兵们,气势汹汹地赶往主帐,去找中军师杨仪问话。
便见姜维冲进主帐,大喝:“中军师杨仪何在?!”
声音之大,绝对令帐中之人听得分明。
果不其然,杨仪坐在案几前,听见有人大喊,连忙地抬起头来,看见来人,来人乃是姜维将军……杨仪吃了一惊,放下笔来,起身,来到姜维的面前,行礼道:
“姜将军?你怎么回来了?”
姜维盯着杨仪,极不客气道:“我若不来,你是不是要带领全部的将士送死?”
杨仪愣了一愣,茫然道:“姜将军,此话何意?”
姜维道:“知道魏将司马懿要来攻打五丈原吗?你准备如何应对?”
杨仪自信道:“自是击退对方。”
姜维道:“可知对方兵力?”
杨仪傲然道:“区区十万兵力尔。”
姜维怒道:“我军多少兵力?”
杨仪作出掐指一算的动作,答道:“五万不到。”
“那么,中军师觉得我军不到五万数量,就能击退对方十万吗?”
杨仪理所当然道:“这有何不可?”
姜维磨牙,忍怒道:“你打算如何击退?”
杨仪道:“死守!将军放心,老夫已在五丈原西面设伏,只要敌军敢来,必会受损!士气一散,必不能久攻也。我等只需坚守五丈原数日,直至魏军退兵……”
“说得倒轻松!”姜维没好气地质问,“对方为何要退兵?我军一味地固守五丈原,又会损兵多少?难不成中军师你要天天挂免战令么?”
杨仪道:“若挂免战令,就能停止战事,那也未尝不可。我军总兵力本就不如魏军,除了防守,还能怎样?”
姜维猜想,若非杨仪顾及蜀汉军的颜面,否则只怕要说「蜀汉军唯有消极防御,才能惨胜了」……还行!看来杨仪脑袋还算清醒,还知敌强我弱啊?
“中军医,你的想法我不认同。”姜维脸色略缓,摇了摇头,“并不是说严防死守就不对,只是若论守战的地形,斜谷远比五丈原更适合罢?”
斜谷如其名,和「诸环山」类似,乃是大大的山谷之地,两边是山,中间是路,倘若蜀汉军藏于山里……那么,待到魏军攻来,不就能埋伏对方吗?
思及此处,姜维道:“不必守住五丈原!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守斜谷岂不更好?先派两支军队藏于斜谷,再让另一支军队佯作撤军,作诱饵之用,如何?”
杨仪两眼一亮,拊掌道:“甚妙!”
似是意识到了甚么,杨仪讷讷地瞄了一瞄姜维。
姜维微微一笑,笑道:“那好,就请中军师赶紧派兵驻于斜谷,再让本将军作这诱饵的人罢!”
相信以他姜维拉仇恨值的水准,魏将司马懿哪怕明知诱饵有毒,亦甘愿上钓。
听罢,杨仪朝姜维慎重地鞠个躬儿,以表敬佩之心。
姜维也不矫情,重接指挥权,派梁绪和梁虔各领军队一万人,即刻奔赴斜谷山道,藏好,还要装好箭矢和岩石,到时见机行动,发动进攻!
目送梁绪和梁虔相继地远去,姜维又派出新的斥堠队两支,分别探查魏帝曹叡和魏将司马懿,随时掌握对方的动静。
为此,姜维特意等待一天半。
当从斥堠兵的嘴里听闻魏将司马懿再有半天即将抵达五丈原……整个五丈原蜀汉营已然设计好一切,姜维遂带杨仪和一万兵马,浩浩荡荡地出营,前往斜谷。
谁知,许是姜维一行人走得太慢,以至众军遇到一人……
是魏延。
魏延竟是潜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