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
好样的!
姜维第一反应:不愧是蜀汉军王牌中的王牌,数日纠缠魏帝曹叡和其军队,竟能毫发无损,只才死了坐骑。
姜维第二反应:不怕不怕,回头我就想法子给你补齐、补满。
才这样想着,他就听马岱说:“姜将军,为何你要三天后才与对方谈判?”
马岱满脸不赞同。
姜维挑了挑眉,不由地瞅了一瞅梁绪、梁虔和杨仪。
别以为他不知道:方才他与司马懿争论的时候,王平和马岱也就罢了,梁绪、梁虔和杨仪这三人可是真真切切地藏于斜谷入口附近,完完整整地目睹了谈判初次的过程。
至于马岱和王平,原不知情,这会子却……看来是由梁绪、梁虔或杨仪这三人说的罢?——会是谁呢?
不等他询问,杨仪迈前一步,主动道:“是老夫提的。”
哦~原来是你。
姜维面无表情地想着:那就没事了。
遂清了清喉咙,解释道:“我仍想硬拖着。”
咦?
马岱愣了一愣,而王平等人则若有所思。
姜维理了理思绪,缓缓地开口说:“其实也不难猜,我就想拖到冬天时分,最好能打消魏军再战的念头。”
再者,他挺好奇:真到冬天了,魏帝曹叡能不能忍受寒冷?
话说郿国乃至武功县的后退之路已被蜀汉军阻断,而魏军粮草充足,但论寒冬所准备的厚实衣物呢?——也提前准备了?
准备一、两套,或是十几套过冬衣物,姜维觉得难度不大,但有十几万套吗?
他不信对方会有!
如此,他才能更温和地逼迫……是提醒魏军早点歇火,莫要冬季打仗啊?
当然,倘若魏帝曹叡一意孤行,不顾魏兵们死活……那当他姜维没说。
听罢,马岱一行人恍然。
王平更是连连地追问:
“姜将军,真要拖至冬天,敌军也就罢了,我军呢?”
敢情我军也要忍饥挨饿?
姜维眨了眨眼,说道:“王平将军宽心,郿国和武功县有足够的物资运来,可保我们安然地度过这个冬季。”
闻言,王平松了一口气,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接下来,安抚了诸军的姜维便开始与司马懿展开漫漫的扯皮经过:三天一到,姜维和司马懿重逢斜谷入口,司马懿要求谈判地点改在渭水河畔,且可备有船只,如此双方有谁起了杀意,可乘船逃走,不用面对千军万马。
奈何这项提议,被姜维驳回。
姜维要求双方各带人手五、六人,并在靠往陈仓城一带的山路处进行谈判,两军兵马必须要远离谈判地点四、五里处,方便两方没法设伏。
为了确保谈判的顺利进行,姜维还特意提到:哪怕魏帝曹叡没来,由司马懿代替出席,那也未尝不可。
但这同样被司马懿的驳回。
且不提放任魏帝曹叡只带几个人赴约,司马懿勉强放心,魏军上下却不可苟同!
魏帝曹叡谈不拢事是小,万一受了伤……那后果谁也承担不住。
是以,姜维和司马懿的这次协商,又谈崩了。
好在无妨。
姜维善解人意地提议再思量三天。
而司马懿也不得不同意了。
于是乎,三天复三天,三天何其多,不知不觉,两方代表约定好十来次,非但没敲定方案,反倒等来了天降雪花——
却说那几天,本就很冷,风在呼啸,站至斜谷入口中,还能迎接更加强烈的冷风,一度令里面套了一件厚实衣服的姜维都略感几分寒冷,更别提远处的司马懿,哪怕坐在马背上,亦打个哆嗦……
不妙!
此举太损自身形象了!
接着,姜维有趣地见到司马懿强忍冷意,目不斜视地推荐场所一二三,其中提到仍在五丈原营地谈判,而且为了安抚蜀汉军,到时魏兵们会尽数地撤出,留出一座空营。
姜维猜想是不是五丈原营地设备齐全,比较暖和,故才选择那儿。
这次,司马懿还说:“姜伯约小儿,冬季来了,你还想把谈判拖到甚么时候?”
只这一句,登时就戳穿了姜维一直以来的打算。
姜维依旧淡定非常:司马懿要是再看不出来,那他就要质疑司马懿的本事了。
姜维笑了一笑,附和道:“司马老将军,请你勿要多想!伯约只是想找个最合适的,方能取信你们啊!也罢,就五丈原营地罢!”
司马懿深深地注视姜维一眼,平静道:“那好,三天后,你我双方就各带十人在五丈原营地谈判罢。”
姜维欣然同意。
最后,二人背对背,各自离开。
不提司马懿如何回复魏帝曹叡,只说姜维,才回斜谷深处,便见天降白雪……伸手出来,姜维还能看到小小的,白白的,凉凉的冰晶从空中飘落下来,且融化得极化,但却架不住量多,相信一夜以后,整个斜谷会笼罩一片白色罢?
冬季,他竟真拖到冬季了。
“姜将军!……”他的耳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喊声,“快看!下雪了!”
是梁绪等人。
姜维快步地走了过去,先道:“下雪也没关系,物资已经到位,横竖不会让你们受冻……”默默地打量梁绪,姜维再问:
“可觉冷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