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说:冀县还在我们手中,并没失陷?”姜维敏锐地总结。
上官雝的亲兵很想说「快了,快了」,但观姜维将军的表情……罢了,罢了!遂道:“正是,但也是暂时。”
后面一句话,上官雝的亲兵说得甚是轻声。
姜维则点了点头,又问:“此事魏军主将司马懿知情否?”
“啊?”上官雝的亲兵一头雾水:这与魏军主将司马懿有何干系?
看来,司马懿怕是不得而知?
也对:洛门又不是天水郡的城池,顶多是上官雝进军陇西郡失利了而已。
这没甚么大不了。
只要冀县还在,总有机会再反杀回去。
上官雝和尹赏人没事……那就够了。
不过,此事需得瞒住才好!
姜维心想:魏军若有撤兵之心,断不可让魏军知晓我军在陇西郡那边的战况不利,以免多生出几分不该有的心思。
思及此处,姜维舒了舒气,用责怪的眼神看着对方,斥道:“冀县好端端的,上官雝将军和尹赏将军也平平安安,一切都很正常,你恐慌甚么?让别人误认甚么,那便是你的过错了。以后万不能轻率说话,明白么?”
不、不明白。
上官雝的亲兵很想这样说,但却愧疚道:“姜将军教训的是,是我错了!”
“念你初犯,本将军饶你一次。”姜维摆了摆手,语重心长说,“你且回去,告诉上官雝将军和尹赏将军,务必要守好冀县,其余之事别管,到时由我来解决。”
言下之意:姜维不久之后,还会返回冀县乃至陇西郡一带。
听罢,上官雝的亲兵记在心底,亦道:“喏!”
然后,这人便告别姜维,悄悄而来,悄悄而去,并未引起多大的浪花。
又隔几天,传令兵李炎回来了,还和魏军派出的使者同时联系他了。
当时,传令兵李炎先一步归来,急见姜维,恭敬道:“姜将军,陛下说准了。”
姜维不动声色地颔首,接过文书,细细一看,还挥了挥手,示意传令兵李炎且去歇息,恢复体力。
就在这时,姜维收到亲兵姜虎的来报,报道:“将军,魏帝派使者求见!”
咦?
姜维扬眉,心想终于来人了,遂爽快道:“善!此人在哪儿?快带来见我。”
亲兵姜虎小声道:“要……要去斜谷出口处。”
姜维沉默片刻,不由地问:“那么,我该去么?”
“啊?”姜虎满头问号。
不等姜虎回答,姜维兀自地作出决定:要见!
姜维点兵百人,同时通知梁绪和梁虔带兵,作为伏兵藏于斜谷附近,时刻接应他,以防不测,再令杨仪原地待命,这才和姜虎、姜豹等亲兵们赴约了。
其流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连杨仪、梁绪和梁虔都找不着反驳的机会。
杨仪等人也不没完全地担心姜维的安危——
过去一段时日,杨仪等人每晚与姜维会面,也曾多次聚在一处议事,还真讨论过魏军要走,找姜维谈话,姜维该如何回法。
片刻之后,姜维等人如期而来,放眼望去,但见斜谷之外的远处,亦站有大量的魏兵,气势很足,颇有兴师问罪的架势。
且观领头之人,赫然是久违了的司马懿。
眯眼望见司马懿的那一刻,姜维甚有心情地调侃:魏国曹叡,是么?——曹叡啊曹叡,你可真胆小,想要议事,竟然不是本人亲至,而派司马懿?这这这……
这也合情合理。
毕竟他姜维乃蜀汉小小的将领,而曹叡则是魏国堂堂的君主。
哪有君主降低身份,求见他这蜀汉小将呢?
换成蜀帝刘禅还差不多……
咳咳咳!
扯远了。
定了定神,他气运丹田,也不废话,直白道:“君有何话要说?!”
声音之嘹亮,能让一众魏兵们听得清清楚楚。
便见对面的司马懿骑马,驱马前进一段路程,上上下下地打量他一番,毫不掩饰居高临下的神情,亦扯着嗓门说:
“蜀国小儿,为何要堵在斜谷,挡我军去路?”
其嗓音……唔~他能看出司马懿正在用力喊话,奈何对比他来,司马懿的音调确是真真切切地降低音了一倍仍不止。
不知为何,明明司马懿摆出趾高气扬和优越感十足,且还一脸没错的嚣张样子,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愤怒、紧张和害怕,反而……想笑。
板了板脸,他问:“此话何意?”
司马懿重重地哼声,冷声道:“蜀国小儿,你莫不是想伤害魏、蜀两国的情谊?当真没听过是你们蜀臣们说,要让我大魏陛下亲自前来接回夏侯霸将军,才放夏侯霸将军回国?如今却……”
司马懿沉下脸来,拂了拂袖,脸色煞是难看,嘲讽地补充一句说:“如今你们却堵在斜谷,不让我家陛下接人,是想再次地挑起战事吗?”
说得仿佛魏帝曹叡占领五丈原,根本不是要收回失地,击溃蜀汉军,而是重视人才,亲来接人似的。而姜维他们这支蜀汉军,纯属蓄意滋事……听着听着姜维差点信了。
姜维昂头,冷静地反驳道:“不敢!将军想多了!我姜伯约只是汉室小小战将,如何敢与魏国叫嚣?只因斜谷一带乃我汉室地界,尔等又为魏人,这是想犯我大汉领地吗?我倒想质问,尔等是何居心!
如若诚心要迎回夏侯霸,且先撤退三里,才能表示诚意罢?”
好家伙!他直接催魏国撤退!
司马懿:“……”
司马懿倒吸一口凉气,喝道:“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