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陛下虽有寄信给他,暗示他把母亲和妻子接来成都居住,而他把人送来了,亦不用非要见到陛下……他只需派人捎句话给陛下即可。
而如今,他之所以想见陛下,亦有原因:他想和陛下交心,免得他人在场,陛下听了甚么奇奇怪怪的宠臣,而给他使绊子,那可不妙了。
况且他需要陛下的信赖,以便支持他的几条谏言。
思及此处,他也不矫情,认真地思索了大半夜,次日送妻子柳文莺去诸葛府邸,与师娘诸葛氏作伴后,便策马跑至皇宫前,拿出雍州牧印绶,只说想见陛下。
驻守城门的禁卫军们听罢,便派出一人去询问陛下。
少时,那人归来,说是陛下同意了。
于是乎,姜维下了马来,交了兵器,跟随那个禁卫军前往指定目的地。
然后,姜维他真的见到了陛下!
彼时,宣室殿,陛下正在批阅奏折。
而他来了,陛下并未抬头。
他也不吱声,耐心地站至一角,等待陛下处理完政务——
老实说,陛下也挺不容易,这些文书又多又厚,他都心疼陛下的眼睛是否会酸涩!
趁此时机,他忍不住地悄悄打量陛下。
陛下正值年富力强,如果姜维他没记错,陛下大概比他小五岁,今年二十八岁,姓刘,名禅,字公嗣,小名阿斗,父亲是汉昭烈帝刘备,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册封张飞之女张氏为皇后,但却尚未立太子,已有长子,长子是刘璿,已经九岁,生母是王贵人,乃皇后的侍女……
咳~停!停!他是不是有点八卦了?
定了定神,他又观察起陛下的长相。
许久未见,记忆里的陛下依旧五官柔和,眉目俊气,继承了先帝的仁慈面孔,以及先皇后的容貌,就是……体形略微发胖。
但是!不管怎么说,陛下不说是一代霸主,好歹看着也是仁君,且其才智不低,不信你回忆回忆夏侯霸——
夏侯霸那厮本与蜀汉有着杀父之仇,对蜀汉是多么痛恨和咬牙切齿,但当夏侯霸去了一趟成都,与陛下相处一段时日,不就化干戈为玉帛了吗?
魏帝赎人的时候,他观夏侯霸是何等平和,仿佛对蜀汉没了恨意……这不正是陛下的手笔吗?
可见陛下手腕相当高明,简直令人佩服啊!
当然,要拿陛下与先帝刘备、前丞相诸葛亮对比,那自是不够看了。
前两者光芒太强,强过了头儿,导致温和且有暖度的陛下并不明显。
但这不能抹除陛下的个人实力,却也不低。
至少能保证正常情况下,陛下不会办坏事,拖后腿!
……他还在想着,忽见蜀汉帝放下文书,伸个懒腰,余光一瞥,瞥见了他,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地起身,说道:
“伯约,你何时来的?朕都没发现!”
“陛下!”一见蜀汉帝终于注意到他,姜维他向蜀汉帝规规矩矩地行礼,开门见山地道,“微臣不负众望,陇西郡、天水郡、广魏郡和陈仓城已归蜀汉之地……”
蜀汉帝喜不胜喜,开怀道:“此乃伯约之功劳,朕甚是欣慰,今后还需要伯约你来助朕,助朕守住这些郡城。”
姜维谦虚道:“陛下谬赞,蜀国得三郡一城,皆是诸位将士们、吏员们的功劳,微臣可不敢擅领。”
蜀汉帝笑道:“朕可不管,你不是雍州牧么?你可自行犒赏诸军,朕准奏便是。另外,若是财帛、粮草不足,亦可向朕说明,朕会尽快地派人运去。”
“多谢陛下的信任,微信定不辜负陛下的重用。”姜维感激不已,随后话锋一转,另起话题说,“陛下,如今我已把母亲和妻子安置在侯府,并且再过不久,微臣就要返回天水郡了……陛下,微臣有话要说,还请陛下准奏。”
蜀汉帝道:“准奏。”
姜维鞠躬,拱手道:“第一件事情,微臣想收丞相之子诸葛瞻为义子,还请陛下通融!诸葛瞻年纪尚幼,却失去父亲,观今其母,似有病重,只怕随时都会……总之,若不加以引导,只怕将来成就不高!”
顿了一顿,他特意地补充说:“微臣打算把《二十四篇》教给丞相之子,也算回报丞相昔日的一番教诲。”
蜀汉帝叹息道:“亚父的《二十四篇》朕也看了,的确受益匪浅……伯约有心了!朕答应了。”
姜维道:“陛下,第二件事情是微臣觉得人才不够用!能不能趁着现在暂无战事,大力地发展书院,推广教育?
例如把丞相的《二十四篇》作为学业科目,教给众学子们,让有才之士得到进修,待到学成之后,便可效力于蜀汉,是谓人才不断也……”
说到人才,姜维他就心酸:遥想当年,汉室四百余年,以「察举」和「征辟」来衡量一名人才。其中,人才的举荐是以世家或豪强说了算。
这就变相地垄断了人才。
时境多年,魏国都改用「九品中正制」了,而蜀汉和吴国依旧延续传统,仍靠「察举」和「征辟」……这就意味着:再与魏国、吴国进行长期的比拼,蜀汉的人才数量绝对不如魏、吴也。
哪怕「九品中正制」也有瑕疵。
但却适用于魏国当下。
而观蜀汉,只有一个益州,地理位置过于偏僻,这几年战争持续不断,不提甚么丞相识人不明、政坛多有小人,指望再靠「察举」和「征辟」找人才,还能找出几家?——益州的世家或豪强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光靠那几家薅人才吗?
也不怕人才全是歪瓜裂枣!
是以,姜维觉得,还不如自己培养人才算了。
既要培养人才,可不就得重视教育?这不就需要用到书院了么?
蜀汉帝似乎也想通了这点,深深地注视姜维,沉声道:“爱卿果真要用亚父的《二十四篇》作为学业科目之一吗?不会后悔?”
毕竟书籍宝贵,且是丞相着作,那更是重中之重,不好好地保存起来,却非要用之于广大学子……这换作一般人家,八成不会乐意。
君不见秘籍向来遮遮掩掩,被小心呵护,方能流传后世啊?
姜维摇头道:“微臣不后悔!微臣会多抄录几份!”
言下之意:拿丞相的原稿是不可能的,抄录版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