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在哪吃早饭啊?”
淡淡一笑,杨旭回道:
“待会你就知道了。”
二人顺着街道一直向前走,最终走出城,来到海港。
海港处停满密密麻麻的渔船,都不大,木船,能坐下三四个人,用的是船桨。
基本出去打鱼的都是夫妻,亦或者是兄弟几人,再者便是父子一起出海。
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划船,有人负责找鱼群,有人负责撒网。
背负双手,杨旭望着海港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颇有感慨。
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个人问题。
那便是宁县的渔民出海前都要做的一件事。
走到一伙人面前,陪着笑,送上一些铜板,再不济便是一些鱼干鲜味。
看了一会,指着那伙人,杨旭淡淡道:
“走吧,就是他请咱们吃饭。”
......
“金二爷,昨儿没网到几条鱼,你看能不能少收几个铜板?”
“今日少收你几个,明儿再少收他们几个,二爷我还要不要让龙王爷保佑你们了!”
“赶紧的,十个铜板,别给我磨叽,要不然你今天别想出海!”
“金二爷,小人真是凑不齐十个铜板啊!”
“凑不齐?你脖子上这块玉不错,二爷我要了,就免你十天的出海钱。”
“金二爷,万万不可,这可是小人父亲留给小人的遗物。”
“松手!”
“金二爷,小人...”
“来人,给我打!”
......
约莫一杯茶的功夫,金二爷摸索着手中的玉,满脸满意之色。
看了眼地上躺着的渔民,他狠狠踹了一脚,怒骂道:
“真是贱皮子,好声好气让你交你不交,非要给你松松皮你才高兴!”
“赶紧给他抬走,在这里碍眼。”
说着,几个家奴上前,将地上满脸血迹的渔民扔到一边。
似有察觉,金二爷猛地转过身,便看到一名锦衣少年,后面跟着一位黝黑大汉,正背负双数,一双深邃的眸子正盯着他,眼神透漏着些许冰冷之色。
“你们两个,干什么的?”
“金二爷?”
上前一步,杨旭站到金二爷的面前,淡声道。
看着他风轻云淡的模样,后者心生忌惮之色,冷声道:
“没错,我便是金家二爷,你又是何人?”
身后的金刚咧嘴一笑,开口道:
“俺们来讨一顿饭,金二爷不介意吧。”
虽然这样说,但谁都能听出来金刚的语气并不好。
好似并不是来蹭饭的,而是来找茬的。
心中猛地浮现一抹怒气,身为金家二爷,金文华的弟弟,他在宁县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平常哪里有人敢这么和他说话?
可他不傻,脑海中找不出杨旭二人,金二爷并未轻举妄动,皱眉道:
“一顿饭不算事,不过我总要知道请的是谁吧。”
冷笑一声,杨旭方才在一旁,至少看到一百多位渔民上交所谓的龙王保佑钱,一人十文钱,一天下来也有十几两银子。
长久下来,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
冷声回道:
“本官的名字不重要,倒是听说你日日在此收龙王保佑钱,待到渔民捕鱼归来后,你的大哥金文华又在此向渔民讨要喜钱。”
“我倒是想问一下,这个规矩是谁定的?”
金二爷猛地一愣,本官二字让他心里一个咯噔。
莫非是上面派来的官员?
倒是听他大哥说,宁县最近来了几个钦差大臣,让他行为收敛一些。
想罢,金二爷脸上堆满笑容,赶忙上前招呼道:
“原来是钦差大人啊,坐坐坐!”
“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给钦差大人奉上咱们宁县的特色佳肴。”
给杨旭和金刚亲自搬张凳子,金二爷侯在杨旭身旁,陪笑道:
“钦差大人,我们这里有几样特色美食,保证让您吃了还想吃!”
杨旭倒也没有继续逼问,点点头,笑道:
“那本官倒是要品尝一下。”
听到杨旭挺上道,金二爷心中松了一口气,笑道:
“大人,你看这些渔民,他们世代住在海边,以打鱼为生。”
“而海边有什么?不仅有巨浪暗礁,还有倭寇作乱。”
“若是他们出了事情,家里人谁来照顾?都是我们金家来照看的!”
“所以啊,我们这才会收取一些铜板。”
指了指盛放铜板的铜盆,金二爷解释道:
“大人,这还真的不是我们鱼肉百姓。”
“我金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出了意外,我们金家总不能腆个脸去照顾他们的家人吧,还不是要靠这几个铜板?”
“今日他们往这个铜盆里扔几个疙瘩,说不定某天就能救了他们家人的性命。”
深深叹口气,金二爷诉苦道:
“说实话,我金家担的风险可不小,每年遇难的渔民不在少数,我金家都是亏钱的。”
点点头,杨旭似笑非笑道:
“确实,看来你们金家在宁县的威望确实不小,竟然有这么多百姓愿意在你这里投保。”
望着金二爷,杨旭冷不丁问道:
“那你说,你们金家和钱家,谁在宁县的威望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