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雨又开始变得急骤起来。
黑姑家的上房内,饭菜飘香。
大家推杯换盏,相谈甚欢。特别是大家谈到大明军队火烧龙山粮仓一事,更是让李戴羡慕不已,他一边敬酒一边不住地对现场的石朗、叶茹柳等人竖大拇指:“厉害,痛快!要是我能亲临现场,跟你们并肩作战,那该多好啊!”
“当时那大火,足足烧了近两个时辰。噼里啪啦的。”施天济回想起火烧龙山粮仓一幕,依然记忆犹新。
“要是没有这把大火,恐怕倭国人是不会主动议和的。”石朗说道。
“可眼下,倭国人再一次发兵朝鲜,可以说是来势汹汹啊。”华先祖说道。
“这个我们也多多少少听说了一些。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重整朝鲜水军迫在眉睫。要不然,等倭国人从海上举兵来犯,我们拿什么抵挡他们。”李戴不无忧虑地说道。
“表弟,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怪不得前段时间在此驻防的倭国士兵,时不时就会到附近海边巡逻,不准我们出海打鱼,要采取什么禁海政策。原来是又要打仗了。”黑姑插嘴说道。
“可不是吗,如今倭国人摆明了要派重兵重新占领朝鲜。所以,统制使复出后,首先做的就是重整朝鲜水军,以便迎战强敌。”李戴说道。
“统制使?你是说李舜臣大人又回来了?”看来李舜臣的大名在朝鲜是妇孺皆知,听完李戴的话,黑姑急切地问道。
“对,李大人回来了。多亏了这几位大名英雄,是他们将李大人从倭国人的魔爪中解救出来的。”
“太好了。有了李大人,我们就有盼头了,离我们出海打鱼的日子就不远了。”
“谢谢你们,把我们的民族英雄救出来,我和我妻子敬你们一杯。”一直微笑不语的黑姑的丈夫张在跟站起身来,举杯向石朗、叶茹柳等人敬酒。
“这一杯该敬。来,妹子,姐敬你们!”
“还有我,咱们一块敬几位大名英雄!”李戴也站起身来。
“可别这么客气。打败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咱们共同举杯,祝愿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早日取得胜利。干杯!”石朗举杯起身。
现场的所有人全都站起身来,碰杯饮酒。
“表姐,我这次过来,是有一事相求。”大家重新坐下后,李戴转头对黑姑说道。
“表弟,跟姐还客气什么。要是没有你的帮助,我和你哥恐怕现在还到处流浪呢。有什么事,尽管给我说,只要表姐能做到,绝不含糊。”
“李大人复出后,准备建造战船,重振水师。你知道,现在我们只有十几条战船。和倭国人打仗,这些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人手有限,所以,想请表姐出面,组织附近村子里的群众,帮忙造船。”
“就这事呀,没问题。表弟,别看我们平时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争来争去,可要说造船打倭国人,我敢说,没有哪个村民不支持。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表姐,那我代表海峡对岸的将士们谢谢您!”
“跟表姐客气什么。我看这样,你们看,这外面的雨恐怕天黑之前是停不了了。今晚你们先住下,明天我张罗村民,召集附近几个村子的代表到我这来集合。到时咱们一块协商此事。”
“行啊,就按表姐您说的办。”
“来来,咱们继续喝酒、吃菜。”安排完正事,黑姑继续招呼大家。
一群老友故交在雨天的农家小院里,把酒言欢,好不热闹。
人不想留天留人。
石朗本打算登岸后,立刻率领大家赶回釜山。和黑姑的意外重逢及外面下个不停的大雨,使石朗、叶茹柳等人不得不于当晚住在黑姑家。
半夜里,和衣而眠的石朗被几声轻轻的敲门声警醒。他悄悄起身,侧身听一下外面。敲门声再一次响起。石朗听出这敲门声是锦衣卫特有的剥啄用语,他轻轻将门拉开。
一位身着黑色夜行服的年轻人闪身进入。石朗立刻认出,这黑衣人是大明驻朝鲜锦衣卫衙门里的小旗统领杨东。
“小旗统领杨东参见知事大人。”杨东进屋后,对着石朗行礼。
“快快请起。”石朗将杨东扶起。
“石大人,终于找到您了。前些日子收到国内指挥使大人专门给您的密函。小人不敢怠慢,赶紧给您送过来。”杨东说着,从怀内取出一封密函,交给石朗。
“你辛苦了。”石朗接过密函,没有打开。
“另外,指挥使命人从国内秘密送来神机营最新配置的掣电铳五支,这种火器射程远、威力大、易于瞄准,可连射。小人琢磨,大人您身在沿海,时刻面临强敌。所以,善作主张,给您带来两支。希望能够用得上。”杨东说完,从背上取下一个长长的油布包,放在地上。
“太好了,我就喜欢这玩意。快打快看看。”石朗一向对火器情有独钟,他有些急不可耐。
杨东打开油布包,从里面取出两杆类似鸟铳的长枪:“大人请看,这掣电铳操作非常简单,它带有瞄准装置,极大提高了射击准度。它可以连发,射击速度非常快。大人你试一下。”杨东拿起一杆掣电铳,为石朗讲解使用方法。
“好用,很方便。手感不错。”石朗接过杨东递过来的掣电铳,试着做了几次瞄准,对这种先进的火器赞不绝口。
“属下任务已经完成,当立刻赶回王京。大人可有什么指示?”杨东交完密函和掣电铳,准备起身回返。
“没有了。”石朗急切想知道密函内容,便对杨东挥挥手。
“小人告辞。”
“路上注意安全。”
“谢大人关心。”杨东施礼退出。
石朗放好掣电铳,点上蜡烛,将密函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