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观南和季骁明都不说话,正殿里面只剩下了官员窃窃私语交流的声音。
宁仲询明白自己该站出来表态了。
“既然帝师大人有这样好的事情,臣自然也会从旁协助帝师,毕竟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
宁仲询很清楚,自己说出了这样的话,宋观南种土豆的事情是拦不住了,而他压下的那些来自宋观南的奏折,也成了他的罪证。
宋观南意味深长地扫了他一眼:“多谢宁将军体谅。”
两人之间的第一次交锋,以宋观南达成目的落幕。
下朝回别苑的时候,宋观南不偏不倚地经过了宁将军的马车,在他马车的窗边低声道:“都是为了朝廷,宁将军还是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坐在马车里面的宁仲询自然也听见了宋观南的这句话,他掀开了马车的帘子,气势汹汹地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可宋观南已经消失了,宁仲询和旁边马车里面的石无恙对上了视线。
石无恙笑意盈盈地冲着宁将军拱了拱手。
虽然石无恙比宁将军品级低上不少,可大理寺这样的地方,就算是太尉和宰相来,也要给几分薄面。
宁仲询显然不会在这样的场景下和石无恙说什么,只能倨傲地颔首,算作是打了招呼。
等宁仲询回了马车里面的时候,石无恙脸上的笑容也在一瞬间消退了。
早朝之后,长安城周围有农田的百姓不知道是怎么在一瞬间知道朝廷要发新作物的种子,都熙熙攘攘地往长安城的城门挤着。
这一下可是苦了长安城的监门卫。
本来长安城进出的商队就是川流不息,现在还要有这样多周边的百姓,一时间,监门卫又开始向其他府兵申请调令。
而承天门往南,到朱雀大街的地方,大理寺的竟开设了一个棚屋。
棚屋虽然简陋,可是坐在里面的官员,身上却是穿着官袍。
这棚屋看上去蹊跷,长安城的百姓纷纷议论,却半晌没有弄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开设的。
“学生恳请大人,看看长安城外的农户,朝廷既然有种子,为什么不肯发下来呢?这些农户也是看天吃饭的,怎么可能……”
直到几位身穿国子监学子服的人跪在这棚屋前,众人才恍然明白,这是为了解决民间农事的棚屋。
赵载年不苟言笑地坐在棚屋里面,颇有一副秉公执法的架子。
可这些学子却明白,他们现在做的事情,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但却是在实打实地帮长安城外的那些农户做事。
帝师推行新的作物,为此和朝中老臣斗的不少,因此怎么让百姓种下第一茬倒是需要一些手段。
宋观南用了很狡猾的一招,那就是学生。
不仅仅是桃庐书院的学子,还有国子监的学子。
学生是单纯的,也是最赤诚的,只需要三言两语的鼓吹煽动,就能够让他们燃烧出最旺盛的火焰。
一时间,学生情愿的情况越来越多见。
宋观南眼看着时候差不多到了,立刻把自己培育出来的土豆苗送到了尚书省。
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宋观南已经把土豆苗通过尚书省和这些满腔热血的学生,把土豆苗送到了长安城周围的农户手里、
宋观南很清楚自己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