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
1937年9月,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并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39年,完成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唯一的缺点是年龄太小,今年刚刚30岁,还没有自己的成名项目。”
总参谋长笑呵呵的说:“要说年龄,你小子今年有25了吧!你小子还说30岁的年龄小。如果他有了自己的成名项目,咱们就很难将他弄回国。就你刚刚介绍这些,就足以说明这是一个天才人物。兴国,你有他的联系方式吗?”
“我没有,但是我知道有人有。清华大学吴有训教授,或者前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有。这些都是他的良师益友,互相之间一定也有联系方式。”
总司令说:“这些就让组织去做工作,兴国,你认为谁能先制造出来原子弹?”
“应该是美国。”王兴国心里知道答案,自然语气都十分肯定。也不用其他人问,王兴国就自顾自的回答:“一分付出,就应该有一分回报。美国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并且付出了大量物力财力。”
总司令接着提问:“兴国,你认为咱们华夏能制造出来原子弹吗?”
“一定能。”王兴国十分笃定的说:“也许不是第一个,但是咱们一定能制造出来。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另外,我认为外国人能制造的,华夏人一定也能制造。
不过只要咱们启动这一计划,华夏就走上了一条孤独的道路。所有人都会忌惮咱们,认为咱们有威胁的国家都会针对咱们和想尽办法破坏咱们的原子弹工程。
而且咱们要动员10多万人,这个动静可不小,想要保密可是十分困难。”
总司令沉思过后,“这就交给组织吧,要相信组织的力量。咱们既然在兴国这确认了原子弹的威力,就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研究出来。这个原子弹,咱们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