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人在大明,开局嫁老朱 > 第23章 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

第23章 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1 / 2)

 推荐阅读: 从火影世界开始修行 球状闪电 遗落的秘密 都市之我是大灵师 四合院:傻柱,孩子不是你的 流寇开局,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坏了!我被自己书里的角色拿捏了 乱世新雄 娱乐:男友身份曝光,我狂撒狗粮 这家伙有点邪
最新网址:hbcjlp.com

天色微亮,院子里公鸡发出气势汹汹的喊叫。

女人起床,手脚利索洗漱好后,换上一身今年刚做的碎花棉袄,乌黑如鸦羽的头发绑成大麻花辫,爱美的摸上香喷喷的桂花头油,又拿红头绳美滋滋绑上去,最后对着铜镜来回照了照。

炕上,男人鼾声作响。

女人狠狠推了他一把:“赵长伍!别睡了!你这个懒汉!”

昨儿和别人赌钱,喝醉了酒回来倒头就睡,赵长伍迷迷糊糊应了声:“咋啦妮儿……”

“今天你别跟那帮混蛋出去玩,郑家村那边修路队招人呢,五个大钱一个时辰,包吃包住,还包双鞋子,你给我过去上工知道吗?”

女人恨铁不成钢的骂了几句,赵长伍脾气不好,喜欢动手,不耐烦撩了撩眼皮子,正要骂几句,却看见自家那个以前胆小懦弱的婆娘睁大了双眼睛,毫不避让直勾勾盯着他,呵,赵长伍顿时一愣。

他赌钱哪里来的?

全家老小生活费哪里来的?

自家那些个兄弟好吃懒做,钱哪里来的?

如今自家婆娘攀上高枝了,成了郑家村棉纱纺织厂里流水线上的固定女工,每月足足一两银子呢!包一日三餐,吃得都是肉!吃不完还能打包回来!还包四季衣裳什么节礼节钱的!

嚯,这如今可是下金蛋的母鸡,碰不得!

男人脸上挤出个笑容,点点头说自己知道了。

女人出了门,院子里撞见了她婆婆,往日里连个笑脸都没有的老姑婆如今像见了亲闺女,脸上褶子都笑开了。

“妮儿,咋不吃了早饭过去呢?”

“不吃了,厂子里有早饭,昨天食堂菜谱栏写了,今天早上吃水煮鸡蛋,大白馒头配肉夹馍,中午吃回锅肉和鸡蛋炒韭菜,晚上还有红烧鱼呢,都别等我回来吃饭了啊。”

女人立刻大声喊出来,果不其然,她那小气尖刻,一年舍不得吃一个鸡蛋,钱全攒着补贴小儿子的婆婆猛咽口水,眼巴巴凑过来问道:“妮儿啊,能吃完吗?可以打、打包啊,家里春儿还饿着呢,都几个月没见到荤腥了。”

女人冷冷一笑,咬牙切齿道:“瞧婆婆您这话说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舍不得花钱呢。昨儿不是买了块大肉吗?还有半只老母鸡,哟,那鸡进了锅出来就只剩半副骨头架子了,还真是奇怪啊……”

婆婆老脸一红,可女人完全不怕她,如今家里全指望着靠她挣钱,腰杆可挺直了。

“妮儿那、那四喜媳妇问你,她也想去纺织厂,你们都是妯娌的……”

“那纺织厂只招收郑家村外嫁的姑娘媳妇和亲友,您可别拿这话出来说了,丢人啊!”

女人狠狠打了婆婆的脸,扭头就出了门。

沿着泥泞小路走了半个时辰,进入郑家村的地界。

一条平坦整齐的道路映入眼帘。

这路呈现浅灰色,坚硬极了,妮儿见过好几只牛一起狂奔都没弄坏。

听郑家那聪慧的小娘子说这叫水泥,妮儿不懂啥叫水泥,但妮儿就觉得这路好看,格外与众不同。

如今,郑家村改头换面了。

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

春雨绵绵,溅不起半点泥泞,冬雪菲菲,不怕冰雪凝固摔倒。

“妮儿早。”

远处,响起打招呼的声音。

“哎,王芳!”

妮儿冲她挥挥手。

每天清晨,有无数纺织厂女工自四面八方的村子赶来,她们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勃勃生机,依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财富,她们比以往更加活的像个人样。

一座浅灰色木头建造模样奇怪的建筑里,和往常一样,响起了咿咿呀呀纺纱的声音。

这一切都是希望。

清晨,村落里响起孩童读书声。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刘先生早安。”

“早上好。”

刘基身后跟着一串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们学先生,甜甜喊了起来:“阿英姐姐早上好。”

“都好都好。”

阿英挨个摸摸头,往小孩们嘴里塞糖。

浅褐色的红糖,外形粗糙又难看,却叫刘基眼前一亮,咦了声:“这是……蔗糖?”

糖属于奢侈品。达官贵人中糖不是稀罕物,可在平民百姓中粗糖昂贵的价格令人咋舌,谁家能一个月吃上一回糖,那就是富裕人家。谁家要是天天吃糖,嚯,那可不得了,土地阶级啊!

蔗糖冶炼技术属于秘方。

糖坊秘方传男不传女,市面上不可能找到冶糖的办法。

刘基惊讶极了:“这是你弄出来的?”

“嗯哼。”阿英点点头塞了一把糖给刘基,刘基尝了一口,挑了挑眉毛,冰冰凉凉的口感像冰块融化在口腔里,令人头脑清明,早起的混沌消散的一干二净。

“这糖?”

“薄荷糖。”阿英笑眯眯解释道:“野薄荷加肉桂,放入冶炼而出的蔗糖,晾干后切块。有提神醒脑,清心宁神的功效。您帮我掌掌眼。”

“此物甚是不错。”刘基沉吟片刻,说道:“若是今年春试照旧,可往举子院贩卖。若想走大量的货源……”指了指北边:“盐,糖,茶塞外都急需,盐为官家管辖,不得贩卖私盐,而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走茶马古道运输而来,再销往漠北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唯独这糖,既然你掌握了冶糖的方子,不如趁收购羊毛的机会一同销往塞北。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之利。”

阿英也是这样考虑的。

糖不像羊毛走轻奢路线,但糖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漠北苦寒之地,而且羊毛销量极佳造成了收购羊毛之事迫在眉睫。仅依靠附近农村自家养的绵羊,已经远远达不到需求了。

“先生所言甚是。”

谢过刘基,阿英离开。

当天晚上,下晚班的女工们赶到饭堂打饭,意外发现多了一道红糖煮鸡蛋。

男工和女工分开吃饭,男工以修路队为主,女工以纺纱工和羊毛织造工为主,纺纱工工资和上工时间固定,胜在工作稳定薪水充足,羊毛织造工时间自由,只要定期交货就行。但羊毛织造是重中之重,除了揉毛,搓线到一系列成品,只有郑家村本村的妇女们才能接触。

“呀,是糖!”

一个女工眼尖发现有糖水,迫不及待双手捧起饭盒,递给打饭的婶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