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群众:“大帅咱们也要!”
“大水你不能厚此薄彼啊!”
“大帅咱为您抛头颅洒热血!”
朱元璋看着闹闹哄哄的人群,在里面发现个浑水摸鱼的人。
“李善长,你凑啥热闹?”
“你又没娃娃!”
李先生笑眯眯:“咱作为南京学堂院长,申请几辆给先生们代步,不过分吧标儿?”
弯腰摸摸标儿头。
标儿乖乖站好,非常有礼包问好先生,才会回答:“您应该问阿娘,是阿娘想出来的东西,爹爹不可以乱送给人的。”
重要的是标儿自己还没玩够呢!
不想送人!!!
标儿有脾气的好吧,娘亲说过,要是有人想套路他,就把事情推到娘亲身上,娘亲会叫刘先生收拾他!
李善长哈哈大笑:“咱们标儿真是个聪明孩子。”
朱标这孩子不光懂事乖巧聪明,他骨子里像极了朱元璋和阿英的结合体,像朱元璋那样对事物和人心有着与生俱来敏锐洞察力,能与人相处,安抚人心的亲和力。
像阿英那样对万物具有好奇心和包容心,遇到困难不轻易言弃,做事做人有自己底线,守着底线觉不动摇。
脑子灵活心思剔透,这孩子是个天生的好苗子。
有什么是比看到未来更令人高兴的事儿呢?
朱标儿抱拳,弯腰行礼,奶声奶气:“谢先生教导。”
李善长此举为试探标儿心性。
标儿聪明灵敏,自然要谢先生指点。
朱元璋收回瞄着标儿的余光,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高兴但脸上还要摆出生气的样子,一把把徐达挤下自行车,瓮声瓮气道:“都没听见标儿的话?咱媳妇说了,过几天自行车行开业,有钱的可以买车,没钱的还能租车,有橡胶轮子,木轮子,你们要喜欢就去买。”
“呀,那你不早说!”
“买买买咱一定买。”
“那咱们再看看这车?”
这帮人居然敢埋怨大帅了,朱元璋无奈摇头。
没过几天,南京城里新开几家自行车行。
一辆辆红绿蓝各色,或绘画山川河流,或青竹挺拔俊秀,灵动飘逸的自行车面世。
一开始购买自行车的都是南京学堂的家长们。
他们不差钱,舍得花钱,选择花大价钱私人定制。
那一辆辆画着温柔美人的木头自行车出现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一时间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小孩子们则骑着符合身高的三个轮子的儿童车,嘻嘻哈哈的笑声宛如清脆的银铃,为春日寒雨中的南京添上几分勃勃生机。
除了富人们特意定制的专属自行车外,还有外表朴素,专门载人的自行车。
凑两个铜子租上一辆自行车,守在城门口遇到外地来进货的商人,还能趁着新鲜感忽悠一下,赚点糊口费。
而车行旁边的修车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和悬挂“交通部”公办牌子的自行车行不同,这些修车行里的匠人都是南京本地人,一些鳏寡孤独和游手好闲的男人,教了门修车手艺,两三个人凑凑钱,租个门面干起修车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