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粮食,谁拿得出来?”
不想和谈,就直接告诉五国使臣。
“何必故意刁难人家呢?”
左侍郎跳着脚的指责景繁星,说她没有和谈的诚意。
“区区皇位而已!”
“本郡主还真的看不上眼。”
莫说是五国任何一国的皇位,就算是大一统国家的帝位。
“本郡主依然看不上眼。”
五万万两银子,是五国两年的税收。
“区区两年的税收而已!”
“五国还是拿得出来的。”
五国没你想的那么穷,五国的富庶,也不是你能理解的。
二千万石粮食,听起来很多,实际上也没多少!
仅仅只能养活,二千五百多万人,短短三个月时间。
你要是数学不好,我可以教你。
才听见数字,就下意识的觉得,大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五国是你的故国吗?”
“还是你家有五国的亲戚?”
身为大夏臣子,拿着朝廷的俸禄,干嘛老是为五国说话?
景繁星翻了个白眼,直接数落了礼部左侍郎一顿。
“气的礼部左侍郎,满脸通红。”
“偏偏找不到理由反驳!”
劳烦尚书大人,把朝廷的意思,转告给五国使臣。
“三个月之内。”
若是五国不能做到,我刚才说的三个条件,本郡主亲自带兵去取。
本郡主还有事,三位大人请自便。
景繁星说完,不待三人说话,直接就出了客厅……
“大人,您就这么干看着?”
左侍郎黑着脸,抱怨上司站在一旁,只顾着看笑话。
“董大人,你逾矩了。”
你只知要和谈,要和谈,却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你怎么不想想,要是人家一来和谈,朝廷就立马答应。
“边关的将士们会怎么想?”
阵亡将士的家属,他们会怎么想?
负伤的那些将士们,会怎么想?
若按你的行事风格,处理这次与五国的和谈之事。
想必董大人家大门口,已经围满前来讨公道的百姓。
往后做事,别总是冒冒失失的。
礼部尚书黑着脸,训斥下属。
“还请大人恕罪。”
“下官知错了。”
“左侍郎满脸后怕的请罪。”
“知道错了就好。”
回去后,把烈阳郡主提的条件,一五一十的,转述给五国使臣。
顺带提点一句,烈阳郡主可是说得出做得到的主。
“把她惹毛了,后果自负。”
“大人,您这是为何?”
放宽条件,促成和谈,对五国,对大夏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好事。
“一旦和谈成功。”
至少也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和平。
“若是再起争端。”
打赢了耗费国力,若是打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以五国的实力来说,绝对是可以,和大夏一较高下的。
五国目前,虽说处于劣势,但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下官认为,早些和五国达成共识,并没有什么不好。
礼部右侍郎,提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