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春耕一分忙,秋后一分甜。”
另外“春不种,秋不收。”
又说了“春耕不忙,秋后无粮。”
最后说了一句“春上多种一棵,秋上多煮一锅。”
只不过大家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也就那些知青没听过觉得有些新鲜,而那些村民早就都会背了!
最后大家讨论应该种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话题,这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一般由年纪大经验丰富的老农民来选择!
农民们在选择早熟和晚熟庄稼品种上就出现了分歧,早熟的产量比较低,而晚熟的产量高,但是收获时间晚,一旦出现秋冻就很可能出现减产乃至颗粒无收的问题,而这里毕竟是东北,出现秋冻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基本上每十年有两三年会出现秋冻的灾害!
秋冻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温度低,而是因为在温度低的时候如果湿度过大,会形成寒雾,因为水在零度就会结冰,寒雾结冰之后就会冻伤乃至冻死庄稼,最终导致减产乃至绝收。
然后阎解娣就莫名其妙的被请上了咨询的位置,阎解娣又不傻,明显是这些家伙都怕负责,想拉上自己减轻责任,我就这么像冤大头吗?
阎解娣心里暗暗咒骂提出增产口号的某位领导,是不是十年前饿死人的事情都忘记了吗?又要开始浮夸风了吗?去TMD层层加码!
虽然很不喜欢背锅,但是老百姓生计最重要,根据她脑子里可怜的那一点点知识,阎解娣提出了建议,低处的山阴后的都种早产品种,保证最基本的吃饭口粮需要!
而高处向阳的地,就种植甜杆晚熟品种,做好两手准备,哪怕万一出现冻害,大伙也能用杆子榨糖稀,糖也能当做粮食!
同时大量增加甜杆类的高粱和玉米种植,制糖稀的利润比粮食可比高多了!
而让阎解娣没想到的是,她这个决定让附近的几个公社一下子有了主心骨,纷纷按照阎解娣的说法进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