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熟了,许臻在学员中,特别是在女子班,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人缘好,吃得开。
原本,他是教官,但不担任授课,而且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学员参入班级一些训练科目。
低调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又非常注意与学员和睦相处,身上没有官架子,自然很受学员们的欢迎。
时间一长,教员与学员之间的接触交流,大家习以为常,不再引人关注。
教官找学员谈话,了解一些学习和训练情况,不必有啥顾虑,也无需担心别人有什么想法。
卢晓晓暗中相助,另有意外之喜。包括一部分人的真实姓名
时间不久,许臻就将女子班学员的底细基本摸了个遍,、籍贯和家庭背景等情况。
这些情报非常难得,更极其重要。
许臻懂得这些学员的资料,传给陕北根据地,有利于陕北安保部门实行针对性地排查和监控,进而顺藤摸瓜,查获军统潜伏特务。
为了收集这些情报,许臻可谓煞费了一番苦心。
因为学员踏进了特训班的大门后,就被勒令封了口,不许向任何人透露来特训班前的真实情况,包括个人简历。
学员之间也不例外。
除了许臻,其他教官探问,学员们定然会十分警觉,顾虑重重,岂敢轻易吐露心声?
当然,特训班有存档,教官们没有必要私下打听。
只不过,学员档案属于机密,按照存阅权限进行严格管理,秘密保存,一般教官查阅也需办理审批手续。
如何传递情报?
资料太多,不便于用电台向马玉琴进行电文发送。
许臻经过反复考虑,觉得还是让柳秋实来传递比较稳妥。因为,汉中地处国共两党交叉区域,柳秋实找秘密共党的联络点难度不大。
“给,这是我掌握的一些情况。”
柳秋实进入房间,许臻将一叠有关学员情况的文字材料递给柳秋实,叮咛:“你呢,今天上午把这些情况和你所摸查的情况汇总一下,尔后交给我。”
“好的。”
柳秋实接过材料后,当即坐在书桌前,伏案阅读资料。
许臻则转身关好房门,离开了房间。
哇塞!
太棒了。
柳秋实仔细看完了资料,不由得心中大喜。
于是,他回头看了看,发现许臻迟迟没返回房间,便沉下心来,将每个人的简历都一一进行默计,直到熟记于心,才开始伏案汇总情况。
抄一份行是行,但有悖于潜伏原则。因为,一旦让别人发觉,很有可能因此而暴露身份,包括许臻,柳秋实也不得不防。
况且,柳秋实记忆力很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完成汇总资料任务并交给许臻后,柳秋实当天下午就借口离开庄园,将根据默计内容书写了一份情报送到汉中城内的一个秘密死信箱。
顺便取回了陕北党组织的一封密码回复信件。
密文内容,一是所传递的仇振德等人的情报非常重要和及时,对柳秋实予以嘉奖;二是要求柳秋实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收集有关特训班的情况。
看完密件后,柳秋实划燃了一支火柴,将密件焚烧了。
回返特训班的路上,他倍感欣慰,脚步轻快多了。
这次送出的情报后不久,根据卢晓晓透露的线索,陕北根据地安保机构发现了一桩奇人异事。
卢晓晓是汉中人,她邻居有一户人家,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娃,靠乞讨为生。
这名妇女名叫朱思娣,祖籍是湖南岳阳人,去年流浪到汉中,因得了一场大病,留下了病根,行动不便,更出不了远门。
心地善良的卢晓晓觉得可怜,便出手相助,不间断地登门给朱思娣给粮送面,予以救济。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朱思娣的一个小包袱里珍藏着一枚红五星,还有一包东西,看上去有点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