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酶联免疫技术
(3)快速荧光抑制试验
3.内基小体检查:
死者脑组织印压涂片或作病理切片,用染色镜检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内基小体,阳性率约70%~80%。
七、防控
(一)加强宣传教育和疫情监控
国际:
“QDV”,即检疫管理(quarantine)、消灭流浪犬(destruction of stray dogs)及免疫接种(vaccination)。
我国:登记办证和强制疫苗接种。
(二)控制传染源
加强动物检疫,控制传染源。
患病和可疑动物直接扑杀。
不食用可疑动物。
(三)预防接种
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医务人员应作预防接种。
原则上于1、7、28日各肌注狂犬疫苗1.0ml,而后每1~3年加强免疫1次。
(四)咬伤处理措施
伤口处理和免疫预防是早期非常重要的治疗。
?分级 接触方式 暴露程度 处理原则
·分级:Ⅰ级
接触方式:有接触,但未受伤: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暴露程度:无
处理原则: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可不处理。
·分级:Ⅱ级
接触方式:受伤了,但没出血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暴露程度:轻度
处理原则:
1.立即处理伤口
2.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分级:Ⅲ级
接触方式: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2.破损皮肤被舔。
3.粘膜被动物体液(血液、唾液等)污染。
暴露程度:严重
处理原则:
1.立即处理伤口
2.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3.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十日观察法
目前,世卫组织推荐“十日观察法”作为狂犬病防治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可以排除一个人被传染狂犬病的可能性。
被咬伤后注射疫苗,观察十天。
10天后动物未发病死亡可停止注射,动物发病死亡继续注射疫苗。
①伤口处理
被犬咬伤后如何处理
专家建议:被大咬伤后尽快就近进行伤口清洗。
1.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
2. 用清水洗净 。
3.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
4.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
到医疗机构接受暴露后预防治疗。
②狂犬疫苗:地鼠细胞培养疫苗。
使用方法是:一般咬伤患者于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一安瓶疫苗。
③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
严重咬伤(头、面、颈、手指和多部位咬伤)或深度咬伤(大量出血、功能障碍或肌皮咬伤)。
注射疫苗外,咬后8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剂量:40-100 U/KG,伤口周围与底部浸润注射和肌肉注射。
八、公共卫生安全
1、犬咬伤后发病率15%-30%,越接近头、面部,发病率越高。
2、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青少年和儿童居多。
3、可能接触狂犬病的从业人员,应该接受暴露前免疫接种,第0、7、28天各注射一剂疫苗,每两年加强一次。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难点:狂犬病的发病特点及人被犬咬伤后的处理措施
?思考题:
1、犬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及典型症状。
2、人被犬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