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卧底宁国府 > 第一百六十一、精忠报己

第一百六十一、精忠报己(1 / 2)

 推荐阅读: 重生后,我靠玄学逆天改命 穿书七零:炮灰只想看戏 青龙之猎天 原神,传奇是怎样练成的 神鬼大师兄 海贼:我,洛克斯船上最强战力 斗罗大陆之新局面 当最强之染到别的世界 长生:无限吞噬 误入游戏变成魅魔的我是个男孩啊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一 精忠报己

三月的辽东,残雪未化。

乐浪郡柳京城原国主府,如今已经是李穹的帅营。

百济的收复,让李穹不得不提前赶了过来,为此冯紫英和卫若兰这两位一心表功的家伙,还挨了李穹的一顿骂。

因为收的太早了!

一个还能与鞑子眉来眼去暗通款曲的百济,要比一个遍地饥民急需救济的百济有用的多。

可事已至此,李穹除了私下对他俩抱怨几句外,明面上还得重重褒奖。

本来救济些饥民也不碍什么,可如今地主家也无余粮了,这可还怎么吃饭?

圣上要西征,他就得带着一半的京城粮草上路,剩下那一半还得供给京城,将就着能熬到秋收。

从辽东调粮就别想,他们能不朝李穹伸手就不错了,只能是等着海运兰芳的米粮到来。

但这需要时间,海况良好的情形下,也得三个来月,饥民可等不得这么久。

话又说回来,百济要不是闹了粮荒,也不会轻易被冯、卫收复。

他们所存的余粮,全被鞑子给运走了,留下了数十万的饥民给李穹。

看得出赵世全是要孤注一掷了,他要不能攻进山海关,便要远走草原去与葛二蛋会和。

故土难离,他也不想屈居在葛二蛋的帐下,所以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彻底舍了半岛不要,要在长白山左近与李穹决战。

难了啊。

不安抚好饥民,李穹哪敢决战,万一降而复叛,自己不是腹背受敌么。

左思右想,把眼睛盯在了东邻身上,从百济出海东渡,只隔一道海峡,强行通商的话,或许能行。

先守一波吧,从东瀛拿来粮食再说。

既然要防守,就得主动出击一番,将敌人迫退几百里后,才好从容布置防线。

说给了冯、卫二人听,卫若兰主动要攻,冯紫英争不过他,只好留下接应并布置几道防线。

“贴出告示去,从军者优先供粮,一人从军,全家有粮。薛蟠,你带着人去百济劫掠富户去,只要不反抗,留下他们的口粮,金银不要,只要存粮。”

接下来李穹说了一番让国子监儒生们心惊的一番话。

“汝等去百济征兵,不要说什么废话,就一句,我部兵士子女可读书科举。”

明朝的兵卒尚不能如此呢,李穹倒是开了先河。

文武殊途不同归,将门后裔从文是大忌,兵士更不用提。

一人从军入了军籍,几辈子都是军户,想读书那是不可能。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对于军户而言,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闻将军留青史,哪见兵卒石碑名。

“王爷,这不合朝廷的规矩。”

“此地属朝廷管辖否?”

李穹嘴角噙笑:“乐浪另开科举,翘楚者赴国子监入读,有成者则回百济或朝先就地为官,领的是我乐浪郡的俸禄,说汉话、书汉文、行汉家礼仪规制,又是自我汉家读书求学。列位,十年二十年后,朝先朝堂中全是我国子监的同窗后辈...”

伸出一支手来,掌心翻转了一下:“我连他们的军士都算计进来了,是不是易如反掌乎?”

不由得儒生们不拜服,此计堂堂正正,真如李穹所设想那样,十年后,乐浪、朝先和百济的文武,都是乐浪郡科举出来的人才,更有去天朝进修过的世家,谁还全听彼国主的话。

非常时行非常事,只要不“惑乱”中原军户就好,儒生们自欺欺人的领命而去,看不见他们走后冯紫英和卫若兰脸上的嘲讽。

这条将令一旦宣出,最受益的是他们的手下兵卒。

你说为了前途去拼命,明军们呵呵两声罢了,谁也不会真信。

但要为了儿孙前途去拼命,他们能舍生忘死。

若冠以价值观这个名,也未尝不可,都是为后人活着而挣扎,自己这条命,只要有了家人,便不算个什么。

人分三六九等,李穹喊不出来平等两个字,只有换一个价值观行事,今天拼的命,用后辈子孙能读书来换。

这也是给百家争鸣做的铺垫,先从兰芳和乐浪做起,慢慢辐射大明。

读书一直到李穹来时,都不是能公平的一件事,何论今朝。

读书有用能用的占少数,大都不过是识得了几个字而已,真想着凭借分数改一改门楣,只能叹一声无奈无奈吧。

读书真不能是求生活的事,应该是求爱好的一件事。

倒不全是抱怨,总有一个好处,人人均可读书,眼界开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与日俱强。

先求量,都识字了,儒家也好,官家也罢,再想着骗人,便没那么容易,总要费些心思。

再求质,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总有对前人学问发难的人,照搬一切,总会走向灭亡,没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已经断送;没有实践检验真理,哪有摸着鹰酱的石头过河。

都是现成的例子可抄,李穹觉得自己就是一张二向箔。

将领们各行其是去了,留下李穹坐镇柳京,叮嘱已经是兰芳海军副帅的刘一手,到了东瀛先打再谈,打的越狠,得到的越多。

刘一手不解:“哪有这么贱皮子的人?都打进了国门,还能与咱们谈么?还是直接抢吧。”

说实话,李穹也没接触过东瀛人,都是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但此时的扶桑东瀛还是德川时代,他愿意试一试这个方法。

德川幕府执掌东瀛本岛已经近三百年了,幕府所在的江户,才是如今的中心。

这是一个还处于内斗不断,狗血满天的时代,李穹能记住这个时代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艺伎,二是儿子霸占亲母。

打开他们国门的罗莎人,如今刚到北海,还未能伸过手来,等他们到了库页岛后,便宣告了德川幕府的末日。

这也是后来双方交战不休的起因,可谓是世仇。

李穹不打算给罗莎人这个机会,留着德川幕府挺好,继续执政个百年都行,这片岛上能自己减去一半的人口。

那又何必救他们出火海,要他们更热些,才是一本正经的道理。

“别乱来,先去江户找德川家的人,帮着他们打架去,卖枪不卖炮,消化一下咱们的库存。不要银子,只要粮食。”

银子不能太多,一旦贬值,凭借李穹约等于无的金融常识,根本无力回天,只能谨小慎微的量入支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