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清安郡的商业盛行,平阳郡在大梁以文着称,而绝大部分出名的文士均在平阳城及其周边城市定居,皆因百年世家白家世代定居平阳城。凡能得白家接纳指导之文士,都能在科举中获得不错的成绩。故白家开设的望学书院是整个大梁学子向往之地。
只是白家培养了无数的学子入仕,自己却严禁子孙进入朝堂,理由是以白家在文人中的地位,若是白家人入仕,则极易出现相互勾连、腐败丛生、把持朝政的现象,于国于民皆不利,故而白家可教导指点旁人,却不能自己参加科举。
由此,白家更成文人心中典范,在平阳郡,连普通老百姓亦以白家为荣。
进入平阳郡后,凤离见得最多的是聚在一起的文人高谈阔论,涉及内容颇为广泛,天文地理诗歌文章自不在话下,大梁和北孟的局势亦信手拈来。
吴烟极为崇敬,对凤离道:“甜儿,你看这些人,博学多才,还关心国家,若能入仕,将来必能成国家栋梁。”
凤离笑笑,没有接话。
彼时几人正在茶寮歇息,凤明泽听到吴烟的话,道:“光讨论不做事,有什么用!”
吴烟不服气的道:“他们只是缺少机会,以他们的才学,想做什么肯定都能做好。”
清安郡虽有钱,但文风不盛,吴家亦是如此。几代郡守想要改变此局面,但商人们重利,对此不甚上心,郡守发布的各类政令均无疾而终。但物以稀为贵,故而在清安郡,文人比在别处更受敬重。吴家出了个中举的吴炫,已得了不少人家的羡慕,当时连郡守都大肆宣扬,希望能激发有钱人家效仿培养举人,可惜人家羡慕归羡慕,在赚钱和培养人才两个选择中,他们还是选择了赚钱。
所以吴烟对于文人的崇敬是受生长环境的熏陶,刻在了骨子里的。
凤明泽见惯了有才又有钱有权的人,凤离更是现实里的大学生,自然体会不到吴烟的这种感情。
凤离见有人看了过来,止住想要反驳的凤明泽,道:“咱们喝完茶就走吧,还有几天才能到平阳城呢!”
凤明泽和吴烟都不再言语。
凤竹去结了账,几人起身就要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婆带着个瘦弱的小女孩走了过来,边作揖边道:“求各位可怜可怜老婆子和小孙女,给口吃的吧。我家小孙女一天没吃东西了。”
凤离明显看到有几个刚刚还在大谈民生的人往后缩,厌恶的道:“老太婆,离我们远点,别脏了我们的衣服。”
有人甚至伸腿绊了那小女孩一脚。小女孩生气了,扑过去就打在那人身上。只是她太过弱小,被人两手拎起来就要往外扔。
凤离手微微一动,凤红会意,飞身上前接住小女孩,将她牢牢的抱在怀里,回到凤离身边。
老婆婆吓坏了,忙上前查看孙女的情况。
凤明泽瞥了吴烟一眼:“国家栋梁?”
吴烟只觉臊得慌,一句话都不敢说。
凤离让凤竹找茶寮老板拿些吃的,扶着老婆婆坐好,道:“婆婆,你且等会儿,吃的马上就来了。”
老婆婆感激涕零,连声道:“多谢小姐,多谢小姐!”
凤红将小姑娘放了下来,凤离摸摸她的头,道:“先喝点水,润润喉咙。”
小姑娘脆生生的道了谢。
不多时,凤竹拿了吃的出来,除了米饭,还有两个小菜,都是凤竹让老板临时炒的。
婆孙俩许是饿狠了,端起碗一阵狼吞虎咽。
旁边几人见有人拆台,顿时生出气来,一人道:“这两人明显是假扮叫花子,我见了不知多少回了,倒还有蠢人上当。”
此话一出,与他同行的人皆哄堂大笑。
吴烟怒道:“你们才假扮叫花子!你们全家都假扮叫花子!”
凤离禁不住笑道:“姐姐,不过几个跳梁小丑,与他们计较做什么!”
那些人一听,更加气恼,有人出言讥讽道:“不过一介无知妇孺,也敢骂我等望学书院的学子!”
小女孩突然从碗里抬起头,冲着那边喊道:“姐姐是好人,你们是坏人,该骂!”
凤离等人都乐了。
吴烟赞道:“好姑娘,说得好!”
立刻有人站起来对着凤离等人不屑道:“你们怕是大字都不识,怎敢在我等面前如此张狂!”
凤明泽沉下脸,淡淡唤道:“凤竹。”
凤竹立马上前扇了那人两个大嘴巴子,随即退回。
开玩笑,连公子都舍不得骂小姐,这些人倒好,一口一个“无知”,连他听着都生气,更别提护妹狂了。
凤离见那人两颊高高肿起,笑着对小姑娘道:“你看他,像不像蛤蟆?”
小姑娘打量了一下,拍手笑道:“果真跟癞蛤蟆一模一样!”
那人何时受过如此耻辱,气得浑身发抖,话都说不出来。
其余人叫嚷道:“你们这等粗蛮人,光天化日之下欺辱望学书院学子,可见是未曾把白家放在眼里。有本事别动手,跟我们比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