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领命,随同刘志一起来到飞熊军营寨。
飞熊军是董卓私军,装备精良,能人颇多,一路上,刘志在想能不能遇见在宛城之战中有闪光的胡车儿。
“相国之令,李傕无德,以下犯上,现在于宫内自省,自此,飞熊军由王越掌领,封王越为车骑将军。尔等听清楚了吗?”王越非常威严地说着,手里也捧着虎符展示身份。
大多数士兵只认虎符,没有异议,有些与李傕关系很熟的校尉则跳起来反对。
王越抽剑,几回合下,就算是战场老兵的人也被杀死,要立威,不得不如此做。
没有人反对了,王越松了一口气,然后听见刘志说:“帝师在军中休整几日,然后回京夺回城防,我们的力量还太弱小,这里的事情肯定会被人传开,就不知董卓手底的几位大将会怎么做?”
王越也很担忧:“你可想好办法没有?”
刘志摇摇头,敲鼓把士兵聚在一起吧。
咚咚咚!
三千飞熊军集结完毕。
然后刘志登上高台,大声地喊:“胡车儿在下方队列中吗?”
喊声过后,一个高不过七尺的男子走了出来,此人八字胡,两臂结实且有型,应该是个直率的人。
“某就是,将军有何贵干?”胡车儿也才知军中巨变,也怕新头头拿人开刀。
胡车儿经过多重考验才进入飞熊军,本以为能有更大的发展,却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小兵,当初还不如跟着张绣,也可以过得更自在一些。
刘志的眼里放出光芒:“好一个男儿,胡车儿,若你能在王将军手里度过十回合,我便带你回京见陛下,赏你荣华富贵。”
“可没说谎?王将军,某将出手不知轻重,还望王将军见谅。”胡车儿自信满满。
王越冷哼一声:“不知天高地厚,吾陪你过上几招。”
两人顿时交战在一起。
胡车儿天生大力,所使刀法更是天成,而且颇为血腥。
不过王越毕竟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二十回合后,以巧力打倒胡车儿。
“好了好了。”刘志赶紧阻止两人:“王将军真是厉害,胡车儿,你也不错,这便跟着我走吧。”
胡车儿心情激动,这一次他可能真的一步登天了:“某将领命。”
午时,刘志赶回宫里,飞熊军换将一事渐渐传开了,郭汜已经三次来参见董卓,不过都被刘协挡了回去。
李儒来看了一眼,然后低眉走开了。
刘协拉住刘志:“我觉得李儒看出什么来了。”
刘志安慰道:“无事,他们还在猜疑阶段,董卓垂帘听政的效果怎么样?”
刘协道:“心惊肉跳,就怕有人突然冲到后面去,这个样子能瞒多久?”
刘志很有底气地说:“大哥是天子,不要害怕,董卓未死,没有人敢真正地反了,一切都在掌握中。”
刘协还是担心:“明天二弟也一同上殿吧。”
刘志思考了一下:“好,大哥说得没错,我们要说一个能把时间拖得更长的借口,大哥找三个宫中的年老色衰的宫女明日在幕后服侍董卓,我们也要造一些舆论,让矛盾更快地计划。”
刘志想将计就计,降服吕布。
竖日早朝,天蒙蒙亮。
头发虚白的弯背老头在冷空气中咳嗽了几声,即使身子有恙,老头热情地与朝臣们交谈,比如民生,比如各路将军,比如董相国。
“王司徒。”李儒彬彬有礼地说:“听闻司徒抱病上朝,实乃我朝臣子之典范啊。”
原来老头便是忧国忧民,委曲求全的王允,王司徒,王允有报国之志,但心知董卓心狠手辣,实力强大,他如果擅自出击,必定以卵击石,所以先走曲线救国路线,结交权贵,暗地行事,前日微微相信曹操能斩杀董卓,为国灭贼,事情却马上败露,曹操逃走,董卓发了雷霆之怒。
“孝儒心忧老夫,老夫感激涕零,身体尚好,上朝议政才是政事。”王允道。
“开朝!”小黄门高声喊道。
朝臣们一一走进殿中,有人表现得胆战心惊。
大殿之上,刘协面不改色地跪坐在黑色的垫子上,其身后拉着五米宽的不透明帷幕,帷幕上倒映着董卓跪坐的身影,刘协下方一阶处,站着一位明黄色着装的少年,此人便是不惧朝臣的刘志。
礼节完毕以后,无人说话。
刘协开口:“相国怜惜朕年少无知,需学习的事务很多,相国说朕要做一个好皇帝,首先要做好殿前议政,所以相国立一帷幕,只在帷幕后方听政,若有不满意的地方,再派人出来说明,朕心感相国之意,从今日起,朝廷一切事务将有朕来决断。还有一事,朕身旁之人乃中山靖王之后,早与朕结为兄弟,名副其实的当今皇弟,封号为秦,他所说的便是朕之言,也是相国之言。”
刘志看着一众不解的大臣们,道:“吾叫刘志,今日起与各位共同为大汉效力。”
刘协笑着:“大家可有事情商议。”
李儒望着帷幕后面熟悉的身影,对今日之局势完全不解,昨日还好,改变好像是从前夜董卓单独面见刘协开始,而且两日里李傕也无动静,这都是为何?
李儒出来,问道:“相国,家国大事,怎可儿戏?”
刘协冷冷地看着李儒,喝道:“朕乃天子,相国的行为,怎么是儿戏?李儒,你是何心?”
李儒真没想到刘协态度如此强硬,一时竟没能反驳。
王允安静地看着一切,他也是糊里糊涂的。
刘协凭什么如此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