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结束,陈继祖第一时间来到摄像机面前,霸占了原本属于执行导演的位置。
他将之前拍的那段反复观看了好几遍,若有所思。
然后他叫来了林渊雪,还有陶喆。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他问两人,但其实主要像是在问陶喆。
因为他知道,林渊雪的戏,其实都是陶喆“教”的。
陶喆也没有客气,点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陈继祖长考了好一会儿,突然对陶喆说到:“你有没有兴趣来做剧组的副导演?”
“副导演?”陶喆和林渊雪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部戏的导演就是陈继祖,不过因为他还要担任男主角,所以专门找了个执行导演来负责拍摄。
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执行导演就相当于这部戏的副导演。
现在陈继祖却要陶喆来当副导演,难道他准备把那个执行导演给开了?
而陈继祖似乎也意识到他话里的语病,于是再次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你来帮我监督一下拍摄跟台词,如果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可以修改的,马上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是否可以进行修改。”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陶喆来当现场编剧,如果他觉得什么地方台词或者表演有问题,随时可以指出来并提出意见。
这就说明陈继祖对陶喆的水平相当看重,允许他现场修改剧本了!
这可是一项了不得的荣誉!
要知道,陈继祖一向都有喜欢现场改剧本的“毛病”,因为作为喜剧之王,他经常会在拍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特别的点子。
而这些点子,就是他灵感的来源,也是他的电影为什么在细节表现力上那么强的原因。
就像周星驰,其实原本的《大话西游》,也不过只有一百四十多分钟,但是周星驰在拍摄的过程中,经常会和导演刘镇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于是他们两人就现场改剧本,现场讨论,然后才出现了后来《大话西游》被分成两部的情况。
如果《大话西游》真是只有一百四十分钟,那这部电影或许票房就不会这么惨,但相应的,它或许后来也不会成为经典。
香港的电影人,经常会在拍摄过程中产生这样的“点子”,这些点子,有的后来成为了经典,也有很多成为了败笔。
陈继祖肯把一起想“点子”的权力交给陶喆,就证明了他对陶喆的水平非常有信心。
这就让陶喆有点儿受宠若惊了。
不过考虑到自己曾经看过原版,陶喆也不害怕,大不了就当成两位喜剧大师隔着时空在思想上产生了碰撞,关他陶喆什么事?
我只不过是个电影的搬运工而已。
陶喆在心里安慰了自己一遍,于是马上就不怕了。
“行!”他干脆利落的应下了陈继祖的要求。
而看到这一幕,旁边的林渊雪则露出了惊讶混合着佩服的表情。
原来我的小助理这么厉害的吗?
难怪他还会教自己演戏,而且每次都能让自己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呢!
可是他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自己不去当演员,却非要跑到我身边来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助理呢?
难道说他真的是冲着我来的……
林渊雪心里一时间纷乱无比,耳根也有些微微发烫。
但是陈继祖和陶喆都没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