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宗泽是和李纲齐名的人物,同样的清正廉明、同样嫉恶如仇、同样的刚正不阿...
但宗泽的政治头脑,显然比李纲以及岳飞强多了,这从他称病不执行赵佶旨意,就可见一斑。
所以见面后,莫闲才会以这种调侃似的语气说话。
“老臣凡夫俗子,不敢轻易冒犯太后天颜...”
【老狐狸...】
莫闲也不跟宗泽多说,撇了撇嘴,继续道:“找你们来,是有件大事跟你们说...”
“请娘娘示下...”
“你们知道的,大宋官场冗员太多,浪费资源,还增加财政负担,同时也影响办事效率,所以本宫打算撤销各路的设置,几个省,设一督抚,由一名总督负责,总督直接向朝廷负责,你们觉得怎么样?”
莫闲的政治经验确实越来越成熟,但他却自觉跟这些老臣还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宗泽和李纲都没有私心。
而这也是,明明老种帅也来京城了,莫闲却没一起召见的原因。
莫闲的话,让宗泽和李纲都不住点头,大宋官场冗员太多的事,早已成了个大问题。
臃肿的机构,导致朝廷办事效率低下,即便这样,每年仍有大批官员入仕,哪怕不管事,也要先考个编制...
皇帝和朝中大佬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诸如宗泽、李纲这样的官员,有心改变,却没这个能力。
皇帝的心思,则根本不在这上面,甚至说是因此害怕得罪读书人,动摇他的统治。
所以这种情况,就如同生长在大宋身上的毒瘤,越长越大。
现在终于出了个有能力、也有魄力的“苏太后”要管这件事,宗泽和李纲自然举双手表示赞同了。
“太后娘娘,此举固然好,但也有个问题,就是被裁撤下来的官员,该如何安置?”
“是啊娘娘,很多读书人都是十年寒窗,一刀切下,难免有失公允,也容易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宗泽说完,李纲也跟着道。
“不瞒你们说,我也正为此事发愁,十年寒窗,而且很多人都励志报国,真把人都赶回家,我也于心不忍啊!可这件事,又势在必行...”
莫闲对这件事确实很头疼,读书人不是敌人,可以直接砍杀,但也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考多少录用多少。
王云贵曾给莫闲算过一笔账,每年用在这些冗员身上的银两,甚至比军费还多。
士兵领不到足额军饷,再加上宋朝那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强干弱枝兵制,能被小小的女真灭国,也就不奇怪了...
也就是说,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一刻都不能再拖。
改革完官制,下一步才是全国性的军改...
“娘娘,您看这样行不行,首先,我们成立一个专门处理此事的衙门,对各级官员进行一次大考,实行末尾淘汰制,被裁撤下来的官员,也不是让他们赋闲回家,可以将其充实到其他行业,比如去教书、去军中当文吏等等,如此一来,或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人对朝廷的怨懑...”
“在此之前,可以先放些消息出去,让官员们有个心里准备等等...”
“两位大人老成谋国,本宫佩服,那你们以为,谁可担此重任?”
宗泽和李纲的建议,听的莫闲频频点头,不过他随即又抛出一个让两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接的问题...
“怎么都不说话了?不是说要为本宫分忧的吗?”
见两个老家伙突然都不说话了,莫闲忍不住又追问道。
怎么回答?谁都知道这是个出力不讨好还得罪人的活,所以自己肯定是不会干地,推荐别人?让别人知道,还不得恨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