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本封面由黑白两色构成的书呈现在屏幕上。
关领旭没怎么在意封面设计,只看到那白色的是天空,黑色的是沙滩。
点击鼠标,输入章节,回车。
第五十五章打开了。
标题只有两个字。
“客人”。
……以下为第五十五章的内容……
薛定谔的猫。
好像不管你懂不懂,只要知道这五个字,就会显得你很有学问。
但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
我也不清楚,但我听过最有意思的比喻是。
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你会穿的很随意,也不梳妆打扮,甚至还会做出很多奇怪的事情。
比如抠脚,闻闻腋下的气味,肆无忌惮的放屁,然后把自己逗乐。
总之,一个人的时候,你的所有行为都变得不规矩,不确定,无法理解。
但是……
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家门被敲响。
客人来了。
一瞬间,所有的行为习惯都回到了你的身上,你会匆忙的穿好衣服,不再裸露,会一边
尴尬的梳理头发,并隔着门表达歉意,让对方稍等。
跟着,当门打开的时候,一个就算不像平时出门那般光鲜亮丽的你也会规规矩矩的站在客人面前,面带微笑。
这时候,客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又或者说,你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呢?
得体,确定,规矩的状态,是客人带来的吗?
不,它本就存在我们自己内心里,只是没有客人的“观察”,我们就会把这种得体、规矩放一放,让自己以最舒适的状态存在。
那么最舒适的意义是什么?
是灵性的欢愉还是肉体的满足?
撒旦。
地狱之主。
据说,在天堂与地狱诞生之前,混沌的世界里只有纯粹的灵。
灵既是个体,又是整体,它们没有喜怒哀乐,也不存在生老病死,这时候的灵是纯洁的、纯净的、纯粹的。
但就好似我们自己的神话传说中所说的,混沌最终被盘古劈开,于是有了天和地。
所有一切都被一分为二。
纯粹的灵也一样。
于是就有了灵性和肉体。
灵性是很玄妙很特别的东西,但却常常被人误解为肉体的欲望表现。
可实际上……就比如饥饿和恐惧一样。
它们应该是灵性独有的,却不见得是肉体必须感受的。
为什么这样说?
就好比我们的一日三餐,只要我们定时定点的进行,饥饿这种感觉存不存在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
相反,如果饥饿一直存在,我们反倒会吃得更多,以至于出现肥胖并带来许多疾病。
而恐惧也是一样的,动物看到天敌会跑,在大部分人看到是因为它感到害怕,就像我们知道紧急避让车辆一样。
可问题是,真正会杀死动物,害死我们的不是恐惧,而是天敌和车辆。
也就是说,A—B—C的环节中,作为B的恐惧是毫无价值的,因为我们只要记住要躲开车,动物只要清楚看到哪些东西要躲起来就行了。
恐惧反倒是一种增加体验感的“细节”,一种甜品一样的存在。
如果理解了这些。
再回头看看我们面对“客人”时的反应。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规矩了?
是客人的观察?还是我们感到难堪,想要维系一个得体的,让我们自己觉得妥当的状态?
我觉得,都有。
冥冥中似乎有种力量在帮助我们完成这种近乎表演式的行为。
即使不甘不愿,为了舞台呈现的效果足够完美,前一秒还在发怒的演员,登台后就会强颜欢笑,并迸发演技。
这并不虚伪,而是很奇妙。
人的存在很奇妙。
薛定谔的猫反映出了这一点。
客人也反应出了这一点。
观察于世界的重要性,其实早就被很多先哲用最具体的概念描述过了。
这里只是感叹和分享,没有班门弄斧之意。
你看,即便我不清楚未来这些文字会被谁阅读,被谁评价,对我来说,如同客人的你,也让我在文字中表现出了必要的得体。
不那么赤裸,但其实又完全没有必要的得体。